“绿肥红瘦”和诗词中的“红配绿” | 温故·徐徐诗话

发布时间:2024-07-05 17:22

遵守交通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 #生活常识# #交通出行#

《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贾母率领刘姥姥以及众人游览大观园中林黛玉的居所潇湘馆时,作了一通著名的“软烟罗”的知识普及。后世研究者往往用这个小故事来证明贾母广博的见识和高雅的审美趣味。

书中是这样写的:贾母看到潇湘馆窗上的纱颜色旧了,并且绿纱的颜色和院中竹子的颜色不匹配,便命人将窗纱换掉。大管家王熙凤赶紧接话说,昨儿开库房时看到大板箱里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颜色又鲜,纱又轻软”。贾母笑王熙凤不认得这纱,便科普了一番,说那不是蝉翼纱,而是软烟罗,远远看着像是烟雾一样,故而得名。软烟罗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一样银红。银红色的又叫“霞影纱”,贾母命人用银红色的软烟罗给潇湘馆做窗纱。

我们再看看《红楼梦》对潇湘馆环境的描写,这些描写零散地分布在书中。“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杆翠竹遮映。”“回廊曲折,翠竹掩映,婆娑玉立,石子漫路,小溪潺潺,绕阶缘房。”“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可以看出,潇湘馆的主色调就是绿色。贾母认为,此前的绿纱配翠竹是不好看的,提出用银红配翠绿。可以想象,这是个翠竹掩映的幽静小院,透过翠竹看到如烟雾般的银红色窗纱,清澄洁净又微微有点梦幻之感。这是一种高级的色彩美学。

孙温绘《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在中国传统审美中,红配绿从来不是土气而庸俗的色彩搭配。相反,若是合理调和两种颜色的搭配比例,或者适当降低色彩饱和度,反而能给人一种清亮雅致的美感。敏感细腻的诗人们还能从红绿搭配中拈出精妙的诗句,比如李清照这首著名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词清新可爱。昨天夜里风雨交加,女词人带着酒意入眠,早上醒来还带着微微的酒意。她担心一夜之后海棠花如何,赶紧向卷帘的侍女询问情况。侍女回答,海棠安好。不过女词人却分外敏锐,她注意到海棠虽然枝叶茂盛,却红花稀少了。

历来认为,李清照这首小词化用了晚唐诗人韩偓的《懒起》(又作《闺意》)的意境。在这首诗中,韩偓用女子口吻写出了一名女子的寂寞冷清和百无聊赖。诗歌后四句,“昨夜三更雨,今朝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不难看出,李清照从这几句诗中点染出这首《如梦令》。而在后世,世人皆知李清照的《如梦令》,而鲜知韩偓的《懒起》,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李清照提炼出“绿肥红瘦”这个新鲜灵动的词语。

后世评论家对这首小词颇为称赞。除了“知否,知否?”叠字用得精妙之外,评论家们的关注点多在“绿肥红瘦”。明人张綖在《草堂诗余别录》中评价:“结句尤为委曲精工,含蓄无穷之意焉,可谓女流之藻思者矣。”李清照的老乡、济南诗人李攀龙也在《草堂诗余隽》中评价李清照“写出妇人之声口”。他们都认为,这样细腻的观察和情感是女词人所有。清人黄苏则在《蓼园词选》中评论,“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当然,因为李清照其人其词在历史上不同阶段的评价也有时代背景等原因,对“绿肥红瘦”也不全是褒扬。比如也有人认为“犹是皮相”,意思可能是词人没有写出海棠花之精神,只写出海棠花的形态。

今天我们细细赏玩“绿肥红瘦”四个字,不妨从三个层次来分析。第一个层次,单从字面上来看,先是就受到两次“视觉冲击”,分别是“红绿”和“肥瘦”的对比。红绿在颜色上形成强烈的对冲,肥瘦也在形态上具有很大差别。光是这种用字,就让人觉得女词人很大胆,在遣词用字上具有创新意识。

第二个层次,词人分别用“肥”“瘦”作为形容词来形容“绿”“红”,这是颇有几分奇特的比喻,不过也并不突兀,反而令人觉得新奇又精妙。此前也有诗人用“肥”来形容枝叶,比如高适“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十一》)李清照将“叶”升华为“绿”,新颖高妙。

第三个层次,要将这四个字放在全词中来审视。“肥瘦”二字并不太雅,一般不太用来直接形容花朵。而在此处,李清照用“绿肥红瘦”描写的是雨后海棠的姿态。试想一下,一夜风雨,海棠枝叶更加浓绿繁密,而花朵却因为风雨的打落而有些稀疏,“肥”字写出了春叶之盛,而“瘦”字又写出了女词人的惜花之情。虽然有惜花之情,但是词作的情绪并不消沉。整首词读来轻灵新巧,形象可爱。

“绿肥红瘦”四字自李清照独创后,后世文人多次在诗词中直接借用。不过诗作整体格调均与李清照这首《如梦令》相差甚远。

将“红”“绿”放在一首诗甚至一句诗中,在诗词中并不太少见。最近我在韩愈的《晚春》中看到另一种关于“红绿”的用法。这首诗是这样的:

谁收春色将归去,慢绿妖红半不存。

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撩乱走空园。

韩愈有两首以《晚春》为题的诗作,另一首是我们熟悉的:“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在这首诗中,晚春不再是凋零、消逝、令人惜春叹惋的季节,而是花草树木生命力最旺盛的、最具活力的季节。这首《晚春》因为诗人的别样才思而更令人称赏。

而“谁收春色将归去”这首《晚春》,词作的整体格调明显不如另一首,诗人表达的是通常的因为伤春而惋惜,从而产生韶华易逝的感慨。这在写春天的诗词中非常常见。不过,通篇下来,“慢绿妖红”这种有新意的语言仍然非常抢眼。

“慢绿妖红”在诗中指的是春天葳蕤的绿叶和艳丽的红花,可以理解为春天繁茂的花草树木。仔细品味,在这里用“红绿”指代春天花木是惯常用法,不过加上“慢”“妖”二字,神韵就大不一样了。这两个字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繁盛和明艳,新鲜而不落俗套。韩愈才富学博,作诗追求奇崛险怪,喜欢用奇字,押险韵,所以独创一格。“慢绿妖红”算不上奇、险,给人带来的阅读体验更偏向新颖和美好,这是韩愈在遣词用句上恰到好处的艺术处理。这首平平无奇的《晚春》诗作,也因“慢绿妖红”而减了两三分俗气。

“慢绿妖红”的用法后世也有少数诗人直接沿用。不清楚李清照有没有读过韩愈的这首《晚春》。不过,即便李清照受到“慢绿妖红”的启发,“绿肥红瘦”仍有很强的独创性。用“肥瘦”这组反义词与“红绿”搭配,比起“慢”“妖”与“红绿”搭配,用字更加精准凝练。

潇湘馆的银红色窗纱配院中大片翠竹和李清照的“绿肥红瘦”都是大面积绿色搭配小面积的红色,故而让人觉得红绿搭配并不撞色,反而别有美感。而“慢绿妖红”则不同,这样泛泛的春日场景,应该是大面积的红色和绿色交错间杂在一起高密度呈现。这自然也不是俗气的,只令人觉得纷繁明艳。

我曾经在绘画作品和身边都仔细欣赏过春日的这种色彩美学。有段时间重读陶渊明《桃花源记》,渔人来到那片桃花林时,文中这样写:“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落英缤纷,芳草鲜美。”这应该是一幅怎样美妙的画卷呢!大片桃花盛开的桃树,片片桃花纷纭而落,落在地面的青草上。画中只有两种色彩,桃花是粉红,枝叶和芳草是翠绿。它们彼此交错,热闹争春。

绘本画家蔡皋把我的想象落笔成了现实。她为《桃花源的故事》绘制插画的绘本中,一片桃花林繁盛又茂密、浓郁又鲜亮,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飘落的花瓣甚至还有一丝动感。粉色桃花和绿色枝叶层层叠叠地摞在一起,春日的活力和美好扑面而来。我想,如果我是那个渔人,也会沉醉在这样的桃花林中而迷路吧。

这年春天的一个早晨,我骑自行车送儿子上学经过路边的两棵桃花树时,儿子忽然大喊:妈妈,桃花开了!我抬头一看,可不是吗!似乎也是一夜之间,满树满枝都是朵朵桃花。就在那个瞬间,我忽然觉得这不就是蔡皋笔下的桃花林吗?于是第二天清早,我和儿子冒着春风细雨,拿着蔡皋的绘本来到这两棵桃花树下,一边看蔡皋的绘画,一边看眼前的桃花。我们感觉也走进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这是红绿色彩在春天带给世界的独特浪漫。

宋人王安石也观察和书写过春日具象的红绿搭配,有“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之句(一说为王安国句)。王安石看到的是一朵石榴花和多条枝叶,红绿比例更近似“绿肥红瘦”。不过,既然说到诗词中的红绿,又说到了王安石,不妨温习一下王安石的名作《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儿童能吟的宋诗名篇,每当说起这首诗,我们总是会反复提起颈联“绿”字的精妙以及诗人炼字的功夫。据说,王安石为了这一个字反复修改琢磨,在草稿纸上反复写了十几个字,如“到”“过”“满”,才最终确定用“绿”字。(洪迈《容斋续笔》卷八)此处属于形容词用作动词。即便是不太懂诗词的普通读者,也不难觉出此处用“绿”字绝对是满分的。

但是,如果我们翻阅唐人的诗歌,不难发现“绿”字的这种用法早已出现过,并且很多次。比如唐代诗人丘为有句“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题农父庐舍》)李白有句“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这些诗句中,“绿”字的用法与“又绿江南岸”无异。

钱锺书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在《宋诗选注》中发出一连串的疑问:“王安石的反复修改是忘记了唐人的诗句而白费心力呢?还是明知道这些诗句而有心立异呢?他的选定“绿”字是跟唐人暗合呢?是最后想起了唐人诗句而欣然沿用呢?还是自觉不能出奇制胜,终于向唐人认输呢?”

这些问题我们都没有答案了。唐人所创造出来的诗歌高峰确实难以逾越,不过也不必因此质疑王安石的诗才和《泊船瓜洲》的艺术价值。

最后,不妨再欣赏王安石的一首《清平乐·云垂平野》,赏玩一下王安石对“红绿”的使用。

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洒,是处绿娇红冶。

丈夫运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张。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记者:徐敏 编辑:徐征 校对:杨荷放

责任编辑:

网址:“绿肥红瘦”和诗词中的“红配绿” | 温故·徐徐诗话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32846

相关内容

“绿肥红瘦”和诗词中的“红配绿” | 温故·徐徐诗话
绿意盎然,红衰翠盛,剧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再掀热议…
怎么台媒报道的博主跟“绿配”说的不一样呢?
到镇江丹徒米芾书法公园,看“春风又绿江南岸”诗词书法展
叶嘉莹迎百岁生日 祝福大家“学习诗词快乐”
百岁叶嘉莹直播间分享生日心声,与281万抖音网友共读《诗话人生》
百岁叶嘉莹在直播间分享生日心声,与281万抖音网友共读《诗话人生》
行知读书会|在诗词中过春天
古人诗词中的清明节以阴天居多
(乡村行·看振兴)擦亮乡村幸福底色 山西长子以“绿”为笔绘就宜居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