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我们究竟在看什么?为何说“少不读红楼”?
中国四大名著分别是《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生活知识# #历史#
《红楼梦》里用一曲【好了歌】,唱尽这世间万千繁华,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压满身,谁不是一身轻的离去呢?正如这“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
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红楼梦》,文学史上一个闪亮的明星,漫长的岁月并未殆尽它的魅力,反而让它愈久弥新。都说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看完《红楼梦》,林黛玉党和薛宝钗党最为明显,黛玉党看不惯薛宝钗的“心机”,宝钗党看不惯黛玉的矫揉造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黛玉党和宝钗党看起来对立,却又矛盾。每个人对着岁月的雕琢,我们好似就在黛玉党和宝钗党之间来回自由切换。
对于年少的我们,很多意识形态都很容易在我们心底生根发芽。有人说《红楼梦》就像一场悲剧结尾的青春偶像剧一般,这样的题材对于少男少女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而且一旦认准了黛玉党和宝钗党,那感情真会爱如潮水一般泛滥。
第一次读《红楼梦》是中学时代,青春懵懂的年纪“有幸”得以看到这本书,但是觉得这本书开篇就到瓶颈似的,读到前几回真的繁琐难懂,一再想要放弃,好在坚持下来了。早先少年时的我们,那么容易被这故事带入。读罢此书,竟自生出一种林黛玉的孤僻感,深深地喜欢上了林黛玉,真如仙子一般降落人间。林黛玉的超凡脱俗和遗世独立,让林妹妹真是如一个“神仙似的妹妹”,大概年少的读者爱上林黛玉,无不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劲头。
常言道“少不读红楼”,年少的我们用太浅显的认知去解读不浅显的东西,总是容易把自己也绕进去,倒像一种“无病呻吟”一般。
再读红楼是3年后,已经从最初的“无病呻吟”,到了一种更“成熟懂事”的阶段。从林妹妹那娇嗔任性中,看到了一种有点造作的病态美,反而又对薛宝钗心存艳羡和怜惜,“纵是无情也动人”的薛宝钗,温婉大方,做事周全,完美诠释了一个大家闺秀的优雅与修养。薛宝钗的形象,藏着一个东方女性所具备的所有美,更是一个大家闺秀的优秀典范。薛宝钗的优点,好似让她并不惊艳的外貌更显韵味。
到如今又认真翻看了一遍《红楼梦》,才发现兜兜转转好多年,我爱的还是那个林妹妹。我爱林黛玉的真,她的“真性情”是那么的丰富。林黛玉看起来没有薛宝钗那般完美,正是林黛玉的缺点让她的优点更夺目,林黛玉的“真”显得那么富有人性的真实,正是她的不完美让她显得如此完美。一个女人能把爱哭爱闹演绎的如此丰富多彩,可见她这满腔柔情也都如泪花一般剪不断,理还乱。
“万艳同悲”、“千红同哭”林黛玉和那些薄命美人是在书中死去的,而读者却是从书中成长的。一个人心中却有不一样的林黛玉,那是些时间教给我们的东西。《红楼梦》亘古不变,变得是我们,那些读不懂的故事,后来懂了,那些看不懂的人心,后来看清了。
这世间就如一部《红楼梦》,全是“悲剧”收尾,最终都是一抔黄土掩风流。有缘的,推不开。知心的,死不改。梦里徘徊,醒后疑猜,时时兜底心上来。怕人窥破笑盈腮,独自无言偷打嗐,这是前生造定今生债。
责任编辑:
网址:读《红楼梦》我们究竟在看什么?为何说“少不读红楼”?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33655
相关内容
读《红楼梦》我们究竟在看什么?为何说“少不读红楼”?开卷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少读红楼:最爱拉踩的弹幕鼻祖脂砚斋
少读红楼:补天石为什么只单单剩下一块?
少读红楼:因自作聪明而自毁前程的门子
少读红楼:黛玉的客居之苦
少读红楼:袭人身上最大的优点
说红楼:贾宝玉说丰满的宝钗像“杨贵妃”,宝钗为何大怒?
少读红楼:贾府的餐桌礼仪
少读红楼:被三问读书的林黛玉,她的回答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