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生日,万物一同庆祝:于尔克·舒比格的童诗|孩子与诗⑮
尝试不同的文体和风格,如诗歌、散文、小说等,以拓宽视野和思路。 #生活乐趣# #阅读写作#
原标题:风过生日,万物一同庆祝:于尔克·舒比格的童诗|孩子与诗⑮
在于尔克·舒比格的诗集《风过生日》中,国际安徒生奖得主舒比格就为风,庆祝起了生日——诗人应邀参加宴席,却不知应带什么礼物。
人们经常听到舒比格关于南瓜的描述:“洋葱、萝卜和番茄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个东西,它们认为那只是空想。南瓜默默不说话,它只是继续成长。”这位童话大师的作品独特、意味深长,正是因为他有诗人的慧眼。他让自己的头脑里盛开花朵,不断跳脱出自己的视角,去看到稀松平常之物的另一面。
在本期“孩子与诗”系列专栏中,作者闫超华分享赏析了舒比格的童诗。至于风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舒比格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他说:“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万物都得学会生活……风开始是静止的,很安静,就像它不存在一样。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它发现自己能吹了。”
让头脑里盛开花朵,
去给风过生日
瑞士(有些版本译成德国)作家于尔克·舒比格在著作《大海在哪里》中曾这样说过:“我遇到过一群人,他们什么都知道,什么都会,而且睁着眼睡觉。还有一群人,他们脑袋里盛开的不是思想而是花朵。”(李真子 译)
《大海在哪里》,作者: [瑞士]于尔克·舒比格 著,[德]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 绘,译者: 李真子,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2007年5月。
这里可以引申出,其实写作童诗就是在孩子的脑袋里种上花朵,而不是概念或思想,因为对孩子而言,他们感受到的不是一个语言标本,而是真切的、灵动的生命,就像金子美铃在诗中所说,花香是花朵的呼吸,而孩子们的想象能让那些花朵从他们的头顶长出嫩芽。
这让我想起舒比格与弗朗茨·霍勒合著的一本书,《当世界还不存在的时候》。这里也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描述:“从前,当地球母亲还在做各种实验的时候,人类的头上并不长头发,而是长花草。人们头上顶着一片小小的彩色原野四处游荡,看上去很漂亮,特别是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王太智 沈惠珠 译)贾尼·罗大里也来了,他额头上的玫瑰摇晃着,一群蜜蜂和蝴蝶围着他:
开满鲜花的头
作者:[意]贾尼·罗大里
翻译:邢文健 亓菡
如果头上不长头发
种满鲜花该是怎样的景象
一眼就可以看出
谁心地善良,谁心情悲伤
前额长着一束玫瑰花的人
不会做坏事
头上长着沉默的紫罗兰的人
有点儿黑色幽默
顶着一头零乱的大荨麻的人呢
一定思维混乱
每天早晨徒劳地
浪费一瓶或两瓶头油
在舒比格和罗大里的诗意中,语言就是由一片片花瓣编织的彩色翅膀,当它们飞翔时,我们的心也一起闪耀。而那些翅膀上的花粉散落在“世间万物”的“蛋糕”上:
世间万物
作者:[瑞士]于尔克·舒比格
翻译:王泰智 沈惠珠
也许不需要生日
也许不记得生日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
床就是一艘船
世间万物
都围着它旋转
直达衬衫,直达肌肤
直达心田
到了白天
比如那块云
突然变成了一缕发卷
在头上飘扬
周围
又笑,又喊
风过生日
世间万物也一同庆祝
我应邀参加寿筵
却不知道
应该送什么礼物
谁会为“风”过一次生日?谁会在意“风”是何时诞生的呢?也许只有舒比格会这么做吧?在诗人的描绘中,一个无影无形的风开始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奇迹(这里可以与克里斯蒂娜·罗塞蒂的《谁看见了风》比较来读)。
《风过生日》,作者: [瑞士] 于尔克·舒比格 著,[德] 薇布克·厄泽尔 绘,译者: 王泰智 沈惠珠,出版社: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7年7月。
在诗歌的第一节,诗人说“风”也许不需要生日,也许没有人记得它从哪里来的,事实真是如此吗?“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万物都得学会生活……风开始是静止的,很安静,就像它不存在一样。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它发现自己能吹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廖云海 译)。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作者:[瑞士]舒比格 著,[德]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 绘,译者廖云海,出版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10月。
很显然,在想象中,舒比格已经感受到了“风”的“透明之心”。当然,孩子也能感受到这一切:
风的生日
作者:杨舒涵(7岁)
风的生日
几月几日
春天刚飘来
被风扭回去
风的生日三月一日?
风的生日
几月几日
荷花一开
风儿飞出来
风的生日五月一日?
风的生日
几月几日
枫叶一红
被风儿卷走
风的生日九月一日?
风的生日
几月几日
梅花盛开洁白
风儿已走开
风的生日十二月一日?
风的生日哪天呀?
螳螂挠着大脑袋
风的生日,几月几日?它的礼物是一片叶子?一朵花蕾?一次春意?没有人知道。这种重复的节奏与形式带着孩子唱歌般轻盈的快乐,直到一张床变成一艘船,从诗中吹来的风推动着它静静划入梦中,世间万物开始旋转……接着,这艘船又从黑夜驶入了白天,一朵云变成了卷发,这个人是谁?也许是诗人想象出的“云人”吧!它们喊着、笑着为风庆生。然而,这时诗人却犯难了,他想和万物一起参加风的生日,却不知道送什么礼物。
这时,美国诗人希尔弗斯坦又现身了,他拍着舒比格的肩膀轻声说:“为何不送一只狗呢?”于是,你们会看见这只狗跑进了诗行间:
狗的生日
作者:[美]谢尔·希尔弗斯坦
翻译:叶硕
他们本该给我唱首歌
算是一种庆祝
要不就在草坪上放个礼物
一块牛排或是一根棒骨
而不是盆中狗食上
插的这根蜡烛
说这是生日蛋糕有点勉强
从来没有人把狗的生日放在心上
换个角度去看,
找到诗歌的翅膀
换个角度去看,
找到诗歌的翅膀
当以“狗”的眼睛观看人类的世界,一切都变得滑稽可笑:“从来没有人把狗的生日放在心上。”当我们丧失了纯真的想象与感受,从而也丧失了语言的乐趣,而童诗就是唤醒那些神秘的生命力,用身体的所有感官去发现、倾听并创造那些未知的世界。这需要我们“换个角度去欣赏”:
换个角度去欣赏
作者:[瑞士]于尔克·舒比格
翻译:王泰智 沈惠珠
大多数事物
看上去都稀松平常
例如地上这只小狗
或者天上鸟儿的飞翔
以及江河的流淌
和经久不移的河床
换个角度去欣赏
一切却又不同寻常
还是地上那只小狗
还是天上鸟儿的飞翔
还是江河的流淌,
还是那经久不移的河床
虽然还是这些
却让我们心驰神往
在这里舒比格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他提醒我们要换个角度去看事物,结果小狗还是那只小狗,鸟儿仍在飞翔,江河也还在流淌,河床依旧一动不动,仿佛一切从未变过,但又无时无刻不再变化,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这里其实隐藏着一个哲学命题:变与不变的关系会指引你走向更深的迷宫。就像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当你来到同一个河岸,无论是人还是河流,都已不同了。正如当你开始探寻这些问题的时候,你写下的童诗就已经从河里一句一句游出来了……
因此,阅读舒比格,我们必须张开身后透明的翅膀,一点点飞进他语言的丛林。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收到诗意的《邀请》(廖云海 译):
盛夏,花园里。一群昆虫在梨树下飞来飞去,还快乐地唱着歌,我也跟着哼。我用一支木棍为锦葵支起支架,拔去杂草。我整理着花园,偶尔也停下来休息。
这时,一只蜜蜂飞过来冲我说:“今天是我们女王新婚大喜之日,我们想找一位主婚人,我们选中了你。”
我拍拍手上的土屑,说:“谢谢,我该穿什么去呢?”
“翅膀。”蜜蜂说。
正因为舒比格心中一直住着一个孩子,他才会纯真地晃动着自己的影子,用诗的眼睛说话,他所有的目光都从万物中来的。舒比格,1936年生于瑞士,他在大学时学习过日耳曼语言文学、心理学、哲学,后住在苏黎世,职业是心理治疗师,平时也写作。曾在法国南部和科西嘉岛从事过包装工、伐木工、园艺工人等不同的职业,也曾做过编辑和出版。舒比格是一个擅长做白日梦的人,他一度中断学业,四处游荡,二十岁时出版人生中第一部作品《芭芭拉》,后停笔直到五十多岁才重新创作。2008年,舒比格荣获了童书界的至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2014年,死神找到了他,在璀璨的星图中,他走完了明亮的一生。
《当世界还不存在的时候》,[瑞士]于尔克·舒比格[德]弗朗茨·霍勒 著,[德]尤塔·鲍尔 绘,王泰智 沈惠珠 译,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7月
“他要去哪里?去世界的边缘!在很长的时间里,大家再也见不到他。但他却定期寄来明信片,上面写着对大家的问候。”(《当世界还不存在的时候》,王泰智 沈惠珠 译)当然,还有一些隐秘的纸条,就藏在他的“牙洞”里:
牙洞
作者:[瑞士]于尔克·舒比格
翻译:王泰智 沈惠珠
从前有一个男人
他的牙齿有一个洞
牙洞里有一个小盒
小盒里有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
从前有一个男人
他的牙齿有一个洞
牙洞里有一个小盒
小盒里有一张纸条
纸条上写着:
我亲爱的朋友们
读完这首童诗,我们仿佛化身成了爱丽丝,掉进了这个深不见底的“牙洞”迷宫。我们开始对未知和秘密充满期待,发现一个东西里包裹着另一个东西,语言进入了奇妙的循环。这时一个小盒出现了,里面只有一张问候的纸条:“我亲爱的朋友们”于是,“它的心和我的心一起动荡。”(《风风雨雨》,王泰智 沈惠珠 译)。这也许就是牙齿和“嘴巴的用途”吧:
嘴巴的用途
作者:[瑞士]于尔克·舒比格
翻译:王星
嘴巴能做各种事:
吃饭、接吻、大声呼喊
但接吻的话
两张嘴才完美
嘴巴能做各种事:
吃饭、接吻、沉默不言
透过叶子向上看
唱歌的天使飞在蓝天
没错,童诗到达的地方,就有花朵、精灵和天使,它们长在一个个汉字里。然后魔法落下来,又生出新的诗和语言。
舒比格的写诗“偏方”
童诗是语言的镜子,它所映照的光辉如宝石一样珍贵。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我们尚未出现,而一旦我们出现,我们的想象会弥补这一切。有时,我们对一首诗说的话和一只鸟对诗说的话有何区别?我们用一句句诗搭建鸟巢,孵化我们的诗,直到它们长出羽毛,飞入我们的生命中。那么,如何写出你人生中的第一首童诗?有什么“偏方”吗?
偏方
作者:[瑞士]于尔克·舒比格
翻译:王泰智 沈惠珠
写诗有何妙招?
押韵就是法宝
韵脚就像黏胶
一层一层粘牢
末句可用啄木鸟
但是,可能鹰更美好
舒比格已经告诉我们写诗的妙招和法宝,那就是:押韵。当然这里的“押韵”是一种搞怪行为,因为为了凑韵,诗的结尾可以用“啄木鸟”和“鹰”。而在我们实际写作过程中,儿童诗歌写作者们其实在慢慢摆脱押韵的束缚,从而走向更自由的写作空间。当然,无论如何,写一首童诗,要“从一开始”:
从一开始
作者:[日]谷川俊太郎
翻译:庞建国
一年级的一,是第一的一
从一开始,可以排到任意一个名次
一年级的一,是一元的一
从一元开始积蓄的话,可以到一亿
一年级的一,是一个的一
从早上到傍晚,忙忙碌碌度过一天
一年级的一,是自己的心
无论如何寻找,人心有且只有一个
一年级的一,也是两千零一年的一
它将和你一起,慢慢长大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像一个小小的种籽,发自己的芽,落自己的花,然后又慢慢回到最终的地方。正如这首诗,“一”是起点也是终点。这让我想起老子的《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时我在想,世界伊始,第一个出现的孩子长什么样?他有着怎样的生活和心灵?
《当世界还不存在的时候》内文图。
也许有孩子会问:“既然说‘一’是万物的本源,那么零呢?它是最微妙的宇宙吧,里面真的空无一物?”我之所会引申出这些,是因为舒比格在慢慢推动这个“零”,它像一个陨星一样落下来,在诗中砸了一个窟窿,语言的光环一圈圈荡漾:
零乘一
作者:[瑞士]舒比格
翻译:王泰智 沈惠珠
零乘一还是零
一乘一我自己
一乘二你做伴
一乘三把牛牵
老四是钢琴
老五是公牛
老六是蜥蜴
老七和老八
白天加夜晚
老九是反刍
公牛母牛头碰头
老十是脚趾
每脚有五趾
十一是象牙
十二是猪娃
不对
对
不对
对
十三是窟窿
就在诗句中
告终
撰文/闫超华
编辑/王铭博
校对/卢茜
责任编辑:
网址:风过生日,万物一同庆祝:于尔克·舒比格的童诗|孩子与诗⑮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3414
相关内容
风过生日,万物一同庆祝:于尔克·舒比格的童诗|孩子与诗⑮罗大里的童诗:谁星期天不吃饭,星期一就会饿|孩子与诗⑯
瓦季姆·莱文的童诗:夜深人静时,在屋顶上散步多么美妙
“童年是一针疫苗”:来自童诗的治愈力与智慧启蒙
命格诗提及萧润为了拯救心中珍视之人而牺牲…
刘国鹏 x 戴潍娜 、刘文飞 x 西川|蒙塔莱、帕斯捷尔纳克诗集分享会
大型原创歌剧《江格尔》在呼和浩特首演
又与孩子一同放声高歌……啦啦啦!
将有新合作?肖战刘诗诗夜晚聚餐
【古诗词鉴赏】2024新高考Ⅰ卷·宋代诗人刘克庄《宿千岁庵听泉》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