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剧短剧化的三重境界

发布时间:2024-07-15 11:18

利用碎片时间观看短剧或短视频,充实日常。 #生活乐趣# #电影电视剧#

转载来源:娱乐硬糖(yuleyingtang)

现实又一次印证了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理论。即媒介不仅决定着信息的样式,更决定了信息的内容,进而影响人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

微博让写作集体段子化了,短视频则让长剧也短剧化了,进而让先知先觉者吃尽红利。

而对于长期在“引领风尚——惨遭群嘲”间坐过山车的于正来说,敏锐捕捉到这种变化还能扬眉吐气。

随着《墨雨云间》火爆六月,制片人于正的一段语录也广为流传:“可笑的是还有很多人看不起短剧,其实这是时代的趋势——短剧精致化和长剧快节奏,浓缩叙事刻不容缓,真不知道那些吐槽的人在高贵些什么。”

上海电视节的论坛上,《墨雨云间》导演马诗歌也提到,“于老师预感到未来长剧观众的口味会变,所以才尝试在长剧的创作中加入短剧思维”。肉眼可见,这是那一场台下听得最认真的部分。

人人都想学点长剧短剧化的小技巧。事实上,早在短剧崛起之前,国产剧、乃至其他各种形式的文娱内容,已经在自发自觉地对短视频做出种种适应。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构成了“短剧味儿”?同样是长剧的短剧化尝试,为何有些能够降维打击,另一些却大翻车?关于这一趋势,我们又该如何看待、作何期待?

内容的短剧化

很多人识别长剧短剧化靠的是叙事节奏。其实在纯内容层面,我们亦可观察到一些新的热点元素,它们都在强化“前短剧时代”与“短剧时代”的分野。

先来回顾一下短剧的特征及其形成。短剧有两大基因,一为网文,二为短视频。

网文基因在于,短剧前身之一是免费阅读平台的信息流广告,因此内容带有深深的网文烙印。而且,由于长短剧的审查标准不同、在用户心中的定位不同,短剧往往会更“飞”一些,穿越重生在这里几乎是烂大街的存在。

短视频基因则在于,短剧分发极度依赖短视频平台,势必要立足于短视频用户,做老百姓看得懂、很关心、有代入感的东西。大多数情况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家长里短。

两种基因结合,导致短剧经常以一个平易近人的情境开局,之后接入上天入地如魔似幻的展开。

而在长剧这边,近两年的一个突出变化是,“重生”与“重生/变身复仇”元素的含量创下新高。

搁以前,《回家的诱惑》之后足足四年才等来下一部复仇爆剧《琅琊榜》。而如今,人妻复仇爽剧《墨雨云间》与惨死新娘换脸归来的《花间令》之间只隔了几个月,中间还有一部高材生黑化一骗五的现代悬疑剧《新生》。

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自然是官方对重生题材的放宽。此外,IP格局的变化也是一大影响因素。

在晋江IP屡屡陷入争议的情况下,剧圈正在向番茄小说、知乎等新平台抛出橄榄枝,以及回头从阅文女频的积淀中淘金,以至于长剧在选题与趣味上与短剧发生了更多交集

除了一大批重生剧正在酝酿当中,近期还有备案消息显示,长剧又盯上了时下火爆的年代穿越,将改编番茄小说IP《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

与短剧不谋而合的是,近两年,长剧对家长里短狗血武器的使用也来到了新高度。具体表现为古偶、现偶这些过去较为“脱俗”的类型,如今也接上地气了。

《墨雨云间》充分发挥落地古偶的优势,分别从“婆家欺负人”和“后妈不做人”入手刻画薛芳菲、姜梨的冤屈愤恨,很快就抓住了观众,与大量令人难代入、难共情的仙偶剧形成鲜明对比。

都市剧更是娴熟使用奇葩亲戚来发动话题、吸引流量,哪怕改编自亦舒IP的《承欢记》《玫瑰的故事》也不能免俗。渣男小三赛道更是卷出了正妻小三手拉手、不爱小三爱老三等新花活。

还有一个双方共用的内容热点,就是背德爱情。

短剧需要在有限的故事篇幅、有限的阵容与宣发成本之下尽快吸睛,因此很容易设定先行,靠极致化的CP开路,辅以一些香艳擦边。古风女A男O的《长公主在上》、民国小妈文学的《招惹》、霸道军阀强制爱的《锁爱三生》,都是这样出圈。

2023年,长剧领域还是群众自发搞“骨科”(《我的人间烟火》)。到2024年,背德之风已席卷长剧创作。《花间令》是顶着他人身份的女主与顶着鳏夫身份的男主拉扯,《墨雨云间》如网友所说,简直是狂徒上长了个剧,压根没人在谈正常恋爱。

形式的短剧化

任何影视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结合。受短视频影响的不止是讲什么,更是如何讲。

剧本编排层面的短剧化,核心是寻求叙事效率的提升。其外在表现可以是节奏更快更紧凑;可以是省去铺垫,一切都更加直给;也可以是叙述顺序、叙述方式更加多样化。

可能是为了兼容电视受众的观看习惯,传统长剧多为平铺直叙,点出主题主线、改变人物命运的事件能在第一集结尾出现就不错了。这种情况下,一种非常典型的赶客情况是,观众看了半天都不知道这部剧要干嘛。

短剧化的长剧则对倒叙、插叙手法的使用更加频繁,也在剪辑、转场上有更多花巧。还是以《墨雨云间》为例,第一集前十分钟,女主已经由生到死、由死到生走了一遭,引出接下来的复仇主线。之前同亲人、前夫相处的细节仅在有必要的时刻闪回交代。

当然,这些并非短剧的发明创造,需要在一两个小时内讲故事的电影,以及吸纳了电影主创的海内外高级短剧更早玩转这一套。

申奥操刀的《新生》也是利用剪辑将多个时空、多个视角的多个故事压缩进短短10集中,密度提升,信息爆炸,爽感拉满。

“满”对短剧来说十分重要。短剧导演阿飞告诉我,刷短视频节奏很快,信息一直高强度轰炸,不让观众有喘息余地,他们才可能会看下去。由此,短剧不仅节奏快,视听呈现往往也更加激烈。

例如,传统长剧讲一句台词的镜头能持续十秒钟,短剧则是三五秒就切换,营造出你来我往的感觉,令观众目不暇接。又如,短剧表演比较夸张,干看比较奇怪,所以通常会加上配乐、运镜来“以毒攻毒”。

归根结底,短剧篇幅太短、演员参差不齐,导致主创需要调动更多的视听手段来表情达意。一些短剧导演如知竹、曾庆杰大受网友推崇,正是因为他们以低成本营造“氛围感”的能力。

鼓风机王者侣皓吉吉算是这一脉的前辈,在他的支配下,《墨雨云间》各部门都一身牛劲儿,镜头和演员的衣袂、发丝一样,很少有完全静止的时候。

而在我看来,形式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形式、内容与作品定位要一致。之所以是《墨雨云间》凭短剧化取胜,是因为很癫的内容遇上了更癫的呈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它的原著小说就是一部很套路的古言,短剧式改编不会影响核心观众的理解,也不会削弱故事魅力。

因为不契合而翻车的反面案例也有很多。《金庸武侠世界》尽管也能被解读出男频爽文的套路,但是一味求快、大量压缩时代背景与江湖群像,很多时候效果是灾难性的。

还有更早一些的《以爱为营》。分明是双流量、上星剧的配置,剧本改编也相对传统,却搭配了短剧化的视听包装——毫无美感的强运镜与重磨皮,结果当然也是不和谐的。

模式的短剧化

短视频“猪食论”犹在耳边,大谈“长剧的短剧化”,一上来也容易引发许多负面联想。特别是,这一趋势率先由毁誉参半的于正引领。

不过归根结底,短剧的方法论,有些源自对短视频用户心理的研究,有些源自对短视频传播环境的适应,有些则本质是年轻创作者在低成本、短篇幅等有限条件下的变通。全盘吸收固然不可取,一杆子打翻却也没必要。

烂剧、low剧、狗血剧不是因为短视频时代的到来才出现的。目前来看,长剧短剧化最值得警惕的并非是内容趣味的不断下沉,而是爆剧失去了以往的长尾效应。

一方面,短剧的短周期与短视频基因,令它不可能不将时效性作为武器。另一方面,短剧叙事空间本就不足,又是重爆点不重逻辑,经常出现创意OK但故事讲得不够周全的情况。当时看得可能挺开心,但过后一般不会想重温。

这些特点也都延续到了短剧化的长剧上。

短剧、尤其小程序短剧的商业模式比较单一,如果刚开播的充值情况足够好,那么几周后下架也无所谓。长剧的商业模式更为复杂,对于爆剧还是主张长期主义、一鱼多吃,长尾效应足够,才能不断为各方带来收益。因此,这可能是长剧短剧化最需要关注的问题。

而短剧最值得长剧学习的地方,我认为,也不是哪条具体的方法论,而是杂念较少、2C程度较高的做剧态度。

长剧发展多年,其病态循环在于:高品质要拿钱砸,而投资越高、涉及的相关方越多、期待的影响范围越广,内容以外的考虑牵扯就越多,催生出许多明显不合理却又约定俗成的处理方式。

例如,中年演员强行出演角色的少年时代。有时也未必是因为膨胀,而是传统媒体时代确实会倾向于让大咖主演尽快出场,用熟脸挽留观众。但很显然,这会牺牲掉一部分剧情层面的合理性。

又如,长剧容易请到大牌明星与主创,也容易出现剧组话语权失衡的情况。导致剧作为某人的自我表达,或是为某人吸粉、强化人设做出妥协。至于播出时观众是否喜欢,起码在创作的第一现场,反而不是第一顺位的考虑。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而短剧好就好在,受成本的限制,目前还没有条件产生这一类杂念。在全员工具人的情况下,反而更接近剧情为王,使尽浑身解数去研究用户、服务用户。

而这显然也不是短剧的专属,当年《延禧攻略》以小博大,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如此看来,如果短剧能够鞭策长剧回归初心和纯粹、更重视剧情与观众体验,怎么不算功德无量呢?

责任编辑:

网址:长剧短剧化的三重境界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34624

相关内容

长剧短剧化的三重境界
于正:短剧精致化和长剧快节奏,浓缩叙事刻不容缓,吐槽的人在高贵些什么
贾宝玉爱情的三重境界,最后一重才是终极归宿
一瞥成瘾 短剧佳作 追剧
热门短剧来袭好看又上头的微剧
家庭情感剧 诚意推荐 热门短剧不容错过
隐士半生浮沉领悟的三重境界,身处世外桃花庵,心系尘世红尘中
因为一段精彩片段就追了整部剧 一起来追剧 好剧安利 短剧热映 太吸引人了
芒果短剧“星火计划”发布!构建微短剧编剧成长生态
一瞥成痴全剧跟进 剧迷狂欢红果短剧魅力无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