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中的主角们,为何最后的结局大多是退隐江湖?有何深意

发布时间:2024-07-15 22:25

人生就像一部小说,每个章节都有它的主题,每个角色都有它的故事。我们需要耐心地读完,细细品味其中的意义。 #生活知识# #人生哲理#

金庸小说中的主角们,为何最后的结局大多是退隐江湖?有何深意

老子曰:“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经》中这简单的一句话,不仅将清修无为的淡泊刻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更是道出了几千年来为人处世的一种理想境界,如同“无招胜有招”的道理,无名才是低调的奢华,是内敛的奔放。

江湖之中同样如此,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无论是华山思过崖的老头,还是藏经阁的老僧,总能给我们惊喜。正因为江湖中的这些人,让我们相信这个江湖有无限的可能。

看金庸的武侠小说会发现这样一个套路,在历经了种种江湖恩怨的主角们,在克服重重困难,拯救苍生以后,总会激流勇退,在最辉煌的时刻离开。这样的安排有什么深意呢?我们不妨通过《笑傲江湖》来说明一下这个问题。

华山人物中有许多隐士。最典型者莫过于令狐冲。他不仅是华山隐士人物形象的代表,而且是金庸小说隐士形象的代表。他“是天生的‘隐士’”,“是陶潜那样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

他对权力没有丝毫兴趣,厌倦江湖上的所有纷争,只喜欢“笑傲江湖”般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本可以走向权力的巅峰,却宁愿选择在杭州梅庄归隐,与任盈盈“曲谐”。

与令狐冲不同,风清扬因为受骗娶妻,没能参与华山气宗与剑宗之争,致剑宗覆没,而“心灰意懒、惭愧懊丧而退隐”。

穆人清身为华山掌门,武功天下第一,但不仅他自己绝少行走江湖,而且要求门人功成身退,不得入朝为官。

袁承志年少有为,既有反明抗清、相助李自成的安国之志与行动,又在江湖上屡建奇功,但是最后“空负安邦志,遂吟去国行”,带着夏青青、何惕守等众人一起隐居海外。“他之去国是由于对‘江山’与‘江湖’的双重失望乃至于绝望的结果。”

无论年龄、身份,无论主动、被动,也无论最初在江湖之上如何轰轰烈烈,获得多么巨大的成功,最后的选择都是退隐。

对于这一点,金庸曾归纳说:

我在三十岁稍过后开始写武侠小说,所描写的男主角为数众多,个性和遭遇颇为繁复。但写到最后,男主角的结局通常不出于两途: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飘然而去、遁世隐居。大概由于我从小就对范蠡、张良一类高人十分钦仰,而少年时代的颠沛流离使我一直渴望恬静安泰的生活,所以不知不觉之间,我笔下郭靖、乔峰、康熙一类的人物写得较少,多数以另一类的归宿为结局。

在这里,金庸不仅归纳了小说主要人物的结局多为退隐的现象,而且就其中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即是说,有意也好,无意也罢,主要人物退隐江湖的现象并非偶然呈现,它与金庸喜爱老庄哲学思想并深受其影响以及现实人生感受和追求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不仅如此,包括金庸的现实人生选择最终也是以退隐为结局,如参与香港基本法方案起草,而待其通过后,即宣布退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20世纪90年代始,金庸逐渐退出《明报》。“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驳斥了那些说他有政治企图的人,做到了老子说的‘为而不有’,有进有退。”

所以,袁承志在一番江湖作为之后,风清扬在心灰意冷之后,令狐冲在权力倾轧、受尽冤屈、成为天下剑术第一高手之后,或茫然,或无奈,或自觉地都以退隐为结局。

总之,以写人为中心,塑造人物丰满性格,正邪并非二元对立、互不相容,追求娱乐而致诙谐人物多有设计或人物表现出一定的诙谐品质,无论人物在江湖上有过怎样的业绩,最终大多都以归隐而终,凡此种种,对金庸而言都是有意而为的创作追求。

最后还要说,隐士思想浸润了一代又一代的江湖人,让他们时刻谨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隐士就如同水一样,濯洗着刀光剑影的武侠江湖,在武侠暴力的外衣中,深藏着一颗仁爱无为的内核,让武林少了一丝戾气,多了些许旷达。

责任编辑:

网址:金庸小说中的主角们,为何最后的结局大多是退隐江湖?有何深意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35080

相关内容

金庸小说中的主角们,为何最后的结局大多是退隐江湖?有何深意
东西问|彭洁明:金庸小说中隐含哪些中国传统处世道义与人生智慧?
金庸诞辰百年|金庸小说中的94封书信
金庸独宠一门派:出现于6部小说中,绝无仅有,始终是江湖正义力量
金庸诞辰百年,江湖已无江湖?
重返金庸的武侠世界 在《江湖的倒影》中读懂人生万般模样
金庸写完《鹿鼎记》,为何封笔?深层次原因有3点!
金庸笔下这5人太可悲,他给了他们最好的名字,却给他们最惨结局
张无忌有两个传人,一个与朱元璋争夺王位,另一个能征善战
郭靖为何断了香火?金庸:把郭靖三个子女的名字读一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