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到底是谁害死的
[韩] 韩国女生化妆技巧 #生活技巧# #时尚美容#
韩非这个人,习惯上我们都称呼他韩非子,那为什么不象孔子、墨子一样直接称他韩子,非得连上名字叫韩非子呢?本来的确是称他为韩子的,譬如史记中就说“申子、韩子皆著书,传于后世,学者多有。余独悲韩子为说难而不能自脱耳。”可是自打唐朝出了个名儒韩愈,也被尊称为韩子之后,大家就改称韩非为韩非子了。看官要说,这也得有个先来后到吧,唐朝的时候,人家韩非被称为韩子已经近千年了,凭什么改啊,要改也是改韩愈的称呼吧。作者摊手,谁让汉武帝以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呢,人家韩愈是唐朝大儒,韩非这个法家前辈只能靠边站,这事没法说理。
根据史记记载,韩非是韩国贵族,曾经和李斯一道师从战国末期儒家的代表荀子,并且韩非的学说里头还能找到黄老之学的影响,可见诸子百家的学说是有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其派别的划分也只能从大体上进行,而不是机械地割裂。
韩非这个人他有个毛病,就是口吃,这对他的仕途也有一定影响,上级要咨询个问题,磕磕巴巴费半天劲都说不清楚,那怎么行?在韩国的时候,韩王就不用他,韩非郁闷得不行,觉得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什么沽名钓誉的歪瓜劣枣都能被招揽,偏偏我空有满腹治国之才而不得施展。通常说话不利索的聪明人就会勤于思考,爱写,把说不出来的道理给写出来。所以韩非就写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他的很多言行著作被后人搜集编纂成《韩非子》。
在韩非之前的法家学派分为“法、术、势”三派,其代表人物分别是商鞅、申不害和慎到。《韩非子·定法》中是这么解释法和术的,“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简言之,申不害所重之术,在于君主的人治艺术,能否因才授官,操生杀、驭群臣;而商鞅所重之法,在于赏罚分明,君、臣、民三方都必须遵守法令法规。
至于势,《韩非子·难势》中将之解释为令行禁止并不只是因为提出法令的人有多么贤良,更大程度上在于此人是否权重位尊。
韩非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要治理国家,法、术、势必须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譬如《定法》篇中总结道“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又如《八经》篇中说“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
君主不懂统治的艺术,那不就是昏君?臣下不守法,那不就乱套?不执掌权柄,你再有经天纬地之才,谁会听你的?
这些为君主集权制度指明方向的言论和文章流传到秦国,秦王嬴政闻之大有相见恨晚之感,通过战争手段迫使韩国派出韩非出使秦国(强势粉丝追星既视感)。但话说回来,看一个人的文章著作甚至听一个人演讲,你很容易对作者怀有好感,但是真的接触下去,又很容易幻灭,毕竟文字和讲稿可以字斟句酌、一改再改,而人与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交往,是一部不能NG的电影。
在与君主和权贵的交往中,常常是要死人的。关于韩非之死,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只有寥寥数语,大抵是把害死韩非这个罪名安到了李斯头上,先是李斯诋毁韩非是韩国人,心里向着韩国不会真心为秦国着想,放回去也是放虎归山,不如杀了,趁嬴政摇摆不定而韩非被关押无法自辩时,再用毒酒迫使韩非自杀。结合《秦始皇本纪》和《韩非子·存韩》中的细节,持这种论调的人给李斯杀韩非的理由做了一些补充,也就是李斯与韩非政见不合,此其一。李斯劝嬴政“请先取韩以恐他国”,柿子先捡软的捏,取了韩国再对付别的诸侯国,若是放着韩国不灭,它再跟赵魏私下苟且,总是身边的心腹之患。而韩非的主张是,韩国反正也已经算是秦国的附庸了,先打自己的附庸,非但不能恐吓到别的国家,反而激起人家的誓死抵抗之心,不如先安抚楚魏,联韩伐赵齐,然后再腾出手来收了韩国。政见不合归不合,也不至于为了这件事就要杀人,嬴政的态度才是关键。后来秦灭六国最先灭的就是韩国,事实证明,嬴政心里是有谱的。
人们认为李斯要杀韩非的第二条理由是,韩国版无间道是韩非出的点子,也就是韩国派出水工郑国,名为给秦国修渠,实为耗费秦国人力物力拖住秦国这件事。而韩国奸细这个case,令秦国本土大臣纷纷要求嬴政驱逐外国来的客卿,刚刚过了官瘾没多久的李斯恰在驱逐之列。要不是李斯脑子活络、妙笔生花,上书了一篇《谏逐客书》给嬴政力挽狂澜,恐怕李斯在秦国刚刚前程似锦的仕途会就此断送。新仇旧恨,看起来李斯是和老同学韩非势不两立了。只不过韩国借郑国渠以疲秦之计,并没有直接史料可以证明韩非与此有关,那后面发生的逐客令和李斯所受的影响,也就不能武断地赖在韩非身上。
还有一条更牵强附会的理由,便是李斯觉得自己的才能不如韩非,出于嫉妒,非让韩非死不可。韩非在思想著作上超前于时代是毫无疑问的,但在仕途上却远远不如李斯如鱼得水,而作为老同学的李斯应该是对于韩非的种种性格弱点包括口吃这个毛病心知肚明。对于一个才华横溢但却不会来事又口吃的人,李斯有什么必要特意针对韩非呢?除非是上头或者是其他被韩非得罪的政治势力集团非要自己站队,在保自己和保韩非的选择中,未来的大秦丞相会做何选择,不言而喻。
战国策《四国为一将以攻秦》中详细讲述了韩非是怎么得罪另一位秦国新贵姚贾的。话说燕、赵、吴、楚合起伙来准备胖揍秦国,这时候秦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朝野上下忧心忡忡。恰好姚贾自告奋勇,愿出使四国,消弭战事,秦王大喜,赐他车百乘、金千斤,姚贾果然不负众望,使四国联盟瓦解,并送礼物通路子与四国分别建立了友好关系。等姚贾归秦,封千户,以为上卿之后,韩非不知道哪根筋搭错,跑去秦王面前告了姚贾一状:“大王,这小子在外头拿着您的钱私自结交诸侯,那是狐假虎威啊,还把府库里的钱花得七七八八了。想他原不过是魏国大梁守城门之人的儿子,在大梁还犯过偷盗罪,跑去赵国谋求一官半职还被赵国驱逐了,这样的人,您还把他捧的老高。”嬴政一听,好像有点道理,就去召见姚贾责问他。姚贾可是游说四国退兵的人,嘴皮子功夫最是利索,他说:“我要是不忠于大王,怎么可能完成任务回来了呢?要说我出身低贱、身世坎坷,那姜太公当过屠夫,管仲出身商贩,百里奚还是价值五张羊皮的奴隶呢,他们分别被周文王、齐桓公、秦穆公重用,成就一番王霸之业。”关于嬴政听后的反应,战国策是这么说的,“秦王曰:然。乃可复使姚贾而诛韩非。”这诛韩非的诛字,有些人理解为训斥,另一些人理解为动了杀机。无论如何,姚贾与韩非也是势不两立的了。
按作者个人理解,要把韩非之死归罪于李斯或者姚贾或其它秦国的政治势力,都不甚妥当,嬴政才是定生死的那个人。无论李斯或姚贾还是别的什么人,想在三十岁不到的嬴政眼皮子底下玩花样,那是不可能的。嬴政是谁?十几岁继位为秦王,二十岁出头平定嫪毐的政变,杀弟囚母,继而扳倒仲父吕不韦,再到最后用十年时间扫灭六国,这样的人岂是好糊弄的?当然在秦始皇死后,还是被李斯糊弄了一把,那是后话。嬴政之于韩非,犹如刘邦之于韩信,王者能启用你,也能毁灭你,全看他有没有这个需要。
嬴政为何要杀韩非,或者说为何要默许杀韩非?这跟韩非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他和秦国变法的前辈商鞅有些相似之处,都有着超越时代的治国理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是主动或被动地与既得利益集团发生冲突。而韩非在某些方面还不如商鞅,毕竟商鞅在秦国有自己的封地,封地上还有自己的地方武装;商鞅有秦孝公的鼎力支持,而韩非因为存韩论的缘故,即便嬴政欣赏他的才华,也不可能对他毫无疑心;另外韩非口吃,势必在与秦国朝野的结交方面有所欠缺;再加上他的言论中多有对儒家、墨家、纵横家等其它学派的排斥性,这打击的面也就远远超过秦国既得利益集团了。可以这么说,韩非在秦国,是个孤独的思想者。
商鞅在各方面的条件都比韩非要强些,可是最后仍然身死车裂,那韩非的结局就不言自明了。要说韩非其实并没有犯什么非死不可的罪过,不像商鞅还举兵造反了,杀不杀全在嬴政一念之间。这时候韩非的政敌们一有所动作,生或死的天平自然会扭转。结果韩非还是死了,嬴政有些觉得可惜,也仅仅只是可惜,作为当时执掌刑狱的廷尉李斯,不管是执行王命也好,还是假公济私也好,嬴政事后并未追查韩非之死,已经说明了问题。
责任编辑:
网址:韩非到底是谁害死的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38491
相关内容
韩非到底是谁害死的这样的到底是谁在谈
电梯耍大牌这个对象到底是谁啊?
这舞蹈到底是谁教的 沙哥真是太有喜感了
所以说好奇害死猫不是没有道理的
起猛了,我的林蓝二搭了,但是是情敌? 但是,朱一龙你到底是吃谁的醋啊!
皇后害死姐姐,结果姐姐换张脸皮回来报仇,恶有恶报
女孩心爱的人被人害死,得知真相后疯狂报复
“踢”走董卿,连连犯错依旧稳坐央视c位,她到底是谁?
金瓶梅的作者到底是谁,某个具体的名字,并不符合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