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别林与希特勒:光与影的缠斗》 | 每日一书
消毒柜的使用寿命与日常维护有关,建议每半年做一次全面检查。 #生活常识# #消毒柜#
原标题:《卓别林与希特勒:光与影的缠斗》 | 每日一书
《卓别林与希特勒:光与影的缠斗》,作者: (日)大野裕之,版本: 商务印书馆,2023年9月。
推荐理由:
查理·卓别林与阿道夫·希特勒的出生日期只相差四天,不过,这两位在公众印象中都留着标志性小胡子的男人一个成为了为无数人带去欢笑的喜剧大师,另一个则成为了将世界拖入战争深渊的恶魔。日本卓别林协会主席、剧作家大野裕之的这部别开生面的作品把这两个从未直接碰面的大人物并置在一个舞台上,讲述了一段精彩的“幽默挑战强权”的故事。提到这个主题,读者可能会立马想到卓别林创作的《大独裁者》,大野裕之在书中着重对这部电影作了精彩的历史语境还原。
作为卓别林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它刚好拍摄于希特勒统治最为黑暗的时期,而它讲述的故事——一战时期托曼尼亚王国的独裁者对犹太人发起的残酷攻击——无疑直指希特勒的暴行。它将卓别林带入种种风险之中,也成为了他勇气的证明。相较于其他反纳粹影片更为独特的一点是,即便在二战结束后,《大独裁者》依然在“冷战”、伊拉克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向权力发起质询,制造着一轮又一轮的风波。在大野看来,《大独裁者》充分体现了卓别林独特的才华。在电影的末尾,理发师慷慨激昂地进行和平演说,剧情戛然而止。听理发师演说的观众并不存在于电影中,而是存在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卓别林通过这种打破“第四面墙”的留白,邀请每一位爱好和平的观众都参与到反抗极权的艺术实践中,这也让《大独裁者》能够不断在再阐释中获得新的生命。
同时,大野还认为,卓别林的幽默艺术对历史的洞察力远不止停留在单纯对政治权力的省察,而是还进入到媒介的层面。大野对《大独裁者》中出现的“议员”这一角色作了非常精彩的分析。电影中,独裁者希克勒的演说是一种混合了德语和英语的“胡说八道”,需要经过一名译员的转译才能被理解,而译员的转译却和原意相去甚远。媒介营造的拟态环境塑造了人们感知到的现实,某种程度上,它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权力”。卓别林和希特勒生活的年代,大众影像媒介开始崛起,大野评价,围绕《大独裁者》的斗争,其实也是深谙影像力量的希特勒和卓别林之间的博弈。就像希特勒借助影像抹黑犹太人一样,卓别林也成功地用《大独裁者》彻底腐蚀了希特勒的媒介形象——如今在互联网上已成模因的《帝国的毁灭》中的元首,几乎完全脱胎于卓别林的创造。因此,卓别林与希特勒的缠斗才不仅是幽默与权力的对决,更是光与影永不停息的缠斗。媒介制造的幻象是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基本境况,解放与被奴役的可能性并存其中。
编辑/宫子 刘亚光
校对/王心
责任编辑:
网址:《卓别林与希特勒:光与影的缠斗》 | 每日一书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3851
相关内容
《卓别林与希特勒:光与影的缠斗》 | 每日一书北京幽默书店发布“年度幽默趣味图书”
《文学之冬》|每日一书
《生活中的意义》 | 每日一书
《小舞狮》|每日一书
《两头不到岸》| 每日一书
《世说俗谈》|每日一书
《困惑》|每日一书
《童年人类学》|每日一书
《我们,被淹没的》|每日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