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无害之人》:即便我们永远无法完全理解彼此,也依然要努力去抵达
生活就像一本日记,需要我们用心去记录,用情去表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的意义。 #生活知识# #人生哲理#
原标题:《对我无害之人》:即便我们永远无法完全理解彼此,也依然要努力去抵达
搜狐有好书
崔恩荣在《致中国读者》一文中就毫不讳言地提到自己的写作意图:“我们真的彼此了解吗?我们真的想要理解吗?通过写小说,每次我都能切身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有多么遥远,我们也永远不可能完全理解彼此。有的人表面看来毫无缺憾,内心深处却满是伤痛;有的人比谁都自信满满,却也有悄悄落泪的时候。每个人都因为固有的经验和创伤形成自己的纹理,他(她)们的内心就是人类尊严的证据。”
这段话初读貌似有些矫情味,可是再读、反复读,却发现有点卡夫卡的味道,就是“让日常阅读成为砍向我们内心冰封大海的斧头”。是的,崔恩荣果然有一把“砍向我们的斧头”,八个故事,个人的记忆交织着历史的记忆,从洁白的少年到斑驳的老年,各色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也有自己的怕和爱。
在《祥子的微笑》里,原本以为祥子很重要,后来发现祥子的存在可能也是个谜,更别说“祥子的微笑”意味着什么。因为从始至终,“我的成长与变化”才是贯穿始终的。尤其崔恩荣夹叙夹议的笔法,让人觉得文字里“我”就是我们自己。
比如这段:“尽管不知道祥子是谁,仅仅因为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就笑脸相迎。我们家人不擅长表达爱意,相视一笑都会觉得别扭。妈妈和外公对祥子的热情显得陌生而滑稽。”再比如这段:“家人总是像最陌生的人。也许祥子比我更了解外公。”还比如这段:“梦,只是斑驳的外衣,掩盖了虚荣心、功名心、人情欲望和复仇心等肮脏的心思。”
类似的叙事表达贯穿全篇,让你觉得既是看小说人物的成长变化,也是反观自身的一个过程。其中有人与人的嫉妒和傲慢,也有人与人的和解与心疼,就好像说人这个复杂的动物总是后知后觉,而那些“自以为”终究随风飘散,留下的往往是持续的反刍记忆和永恒的温暖回忆。
同样在《你好,再见》里也是如此,在看似疏离的关系里,却也能看出人与人的热切和温暖。邻人之间,家人之间,总有努力想尽办法弥合关系的人,也总有放不下心中执念的人。以至于人间烟火里,冷暖总是就在一念之间。
《对我无害之人》
当然崔恩荣也比较实在,文字里不仅体现了关系的变化,也巧妙地融入了价值观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对一组关系的致命性。以至于当我们读到这段:“当时间流逝,某段关系结束时,我总会想离开的是谁,留下的是谁。”总会觉得这也是我们自己的人生疑问。
好在,崔恩荣总是能在小说的结尾处留下温暖的和解。总让我们觉得人世间是有理解的,也就是:即便我们永远无法完全理解彼此,也依然要努力去抵达。再往后面的《姐姐,我那小小的顺爱姐姐》、《韩志与英珠》、《米迦勒》、《601,602》、《援手》、《筑沙为家》也是如此。
虽然笔调依然是那么相似,但是故事却各有精彩之处。有时候你会觉得崔恩荣把生活过分戏剧化了,觉得不真实,觉得太夸张,觉得太巧合,可问题是,当你把自身放到小说的故事框架里时,却也是有共鸣之处的,也就是说,故事都是可以找到底座的,甚至连那些温柔的话语、冷酷的指责,也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
不得不承认,崔恩荣做到了她所谓的写作初衷:“我写的是普通人的故事。”是啊!读者们多数何尝不是普通人?这样的写作自然是能深入人心的。而且当你读到书后两则《作家的话》,会发现崔恩荣的作家之路也是很难的。换句话说,她写的故事不仅治愈到别人,同时也治愈到她自己。
所以,总体上来讲,《对我无害之人》是一本治愈的、和解的、温暖的“故事汇”。我们都是无害之人,我们都曾伤害他(她)人,这是崔恩荣作家之路的开始,也是她对人性细微处颇有洞见的积极总结。
搜狐有好书:为书迷找好书,为好书找读者
责任编辑:
网址:《对我无害之人》:即便我们永远无法完全理解彼此,也依然要努力去抵达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3924
相关内容
《对我无害之人》:即便我们永远无法完全理解彼此,也依然要努力去抵达对你的执着,是我永远无法割舍的脉搏…
230605 weverse直播 有人说 她在努力理解我所说的话 抱歉 抱歉
弘一法师:想成大事之人,往往要经历人生“三苦”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努力?
《日夜江河》:永远不能抵达的彼岸|影评
朱婷悼念田宗琦:你能理解我,因为我们都是农村的,永远与你同在
50岁到59岁这十年,不管多难,要努力获得这3样东西,这是为你好
我们每天这么努力,真的会有「回报」吗?
相爱,就是彼此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