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题有“成都”的草书墨迹源自王羲之 来天府草书提名展了解蜀派草书的临与创
定期除草,减少杂草与植物竞争养分。 #生活常识# #园艺种植#
原标题:最早题有“成都”的草书墨迹源自王羲之 来天府草书提名展了解蜀派草书的临与创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现场摄影报道
王羲之著名的草书信札《十七帖》中专门有“成都帖”一篇,信中有“远想慨然”之句,可见王羲之对成都的向往。他虽未亲至,但留下“成都”两个草书,是目前最早题写有“成都”的草书墨迹。
草书在天府的文脉渊深。1月22日下午,由四川省草书研究会主办的“癸卯弄潮一一天府草书提名展(第一回)暨研讨会”在古色古香的琴台路成都画院艺术馆揭幕,包括柏波、谢季筠、田旭中、何开鑫、刘舒、汤文俊等知名书家20人参与了本次提名展。
现场观展嘉宾
汉字草写,拓展草书的书写路径
四川省草书研究会会长、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田旭中,是本次提名展的策划人与学术主持。他告诉记者,这次提名展与以往书法展最大的不同是,每位提名作者需要提供三幅作品,一幅临作,二幅创作,且二幅创作的风格要有所不同。田旭中认为,非临不能入帖,非创不能出帖。强调临创结合,强调字内功与字外功的结合,才能真正回归草书正途。
除了观展作品外,本次提名展还同时举办有研讨会,让人思考展览背后的文献性:汉字草写。这一命题正是田旭中在学术专著《中国草书艺术史》中首次提出。草写的概念意在拓展草书的书写路径,把狭义的草书变成广义的草书。
田旭中解释道,“汉字草写”源远流长,从古老的甲骨文、金文,到秦始皇统一文字后的篆书,再到汉代逐渐兴起的草书,汉字的书写形式不断变化,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无数先人的智慧与心血。在古代,草书最初是作为一种便捷的书写方式而出现,因其简洁流畅的笔画、富有节奏感的线条,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而蜀派草书,则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流派。蜀派草书的形成与发展,与蜀地文化、地理环境以及历史背景密不可分。蜀地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孕育出了诸如杜牧、杜甫、李白等文学巨匠和张旭、怀素、苏轼、黄庭坚、杨慎等书法大家。他们将个人的情感与蜀地的文化特色融入笔墨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草书风格。在历代蜀派草书家的努力下,蜀派草书逐渐形成了豪放、奔放、气势磅礴的艺术特点,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流派。
田旭中认为,汉字草书在当代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在数字化时代的冲击下,许多传统艺术形式逐渐式微,但草书的魅力并未减退。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和学习草书,他们以现代审美观念和艺术视角重新审视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为草书注入了新的活力。
田旭中展出草书作品
草书如何传承发扬?
守正创新,坚持临和创
草书在当下如何传承发扬?田旭中指出,核心还是要守正创新。汉字草写既是形而下的技法呈现,更是形而上的生命体现。最典型的就是临和创。没有经过长期的临写,是不可能进入草书的至境。临写在草书中极端重要,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为此,我们提名展要求书家提供临习作品,也要提供创作作品,目的也正在于此。这次参展作品的创作还要求尽量不重复,这也是旨在提倡创作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这对于一个成熟的草书家来说是必需的。”
汤文俊展出草书作品
田旭中还强调,草书家的字须有外功。“字外功”是除书写以外的综合文化修养以及人生阅历,改变书家的气质,把书家从写字匠变化文化人。他举例道,“黄山谷毕生最反对的就是‘俗气’。他认为书法唯俗字不可救药。而变俗为雅的唯一途径就是多读书。谢无量的字写得那么天真烂漫,凭借的正是丰厚的学养和高尚的人格。”
据了解,四川省草书研究会拟每两年举办一次草书提名展,并着力将其打造为天府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责任编辑:
网址:最早题有“成都”的草书墨迹源自王羲之 来天府草书提名展了解蜀派草书的临与创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4021
相关内容
最早题有“成都”的草书墨迹源自王羲之 来天府草书提名展了解蜀派草书的临与创黄庭坚认为,自己草书仅次于张旭怀素,后人却批评他“败坏风气”
胡维平草书 自作词《鹧鸪天·晨练》
王羲之都服气的书法家,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书法已达化境
王羲之,为何能开创其独特风格的王派书法,被誉为“书圣”呢
70余件名家雕塑免费展出 首届天府雕塑展在成都开幕
苏轼指出学书法有“四难”,将它们克服以后,才能真正成为大师!
南京的博物馆有看头| 皇帝当“粉丝”手书苏轼《后赤壁赋》
这位“医圣”的书法,超过米芾、赵孟頫,成为美国某高校“秘宝”
他被誉为“当代王羲之”,自认天下无敌,能平视宋四家,您认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