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第一村”《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揭牌暨“人民阅卷”东莞行活动举办

发布时间:2024-08-10 23:41

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生活常识# #历史文化常识#

“中国作家第一村”《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揭牌

8月8日上午,由《人民文学》杂志社、东莞市文联联合主办的“中国作家第一村”《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揭牌暨“人民阅卷”东莞行活动在东莞市樟木头镇官仓社区“中国作家第一村”展馆举行。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施战军,《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陈涛,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苏毅,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陈启文,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武一婷,中国作协第八、九届全委、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赵德发,中国女性文学奖、柳青文学奖获得者周瑄璞,《人民文学》杂志社编辑梁豪,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联、东莞市作协和樟木头镇党委、政府有关领导,“中国作家第一村”作家及东莞本地作家近100人出席活动。

揭牌仪式现场

施战军讲话

施战军在讲话中指出,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今天的活动。

第一个词是“以往”。樟木头镇之所以能建成“中国作家第一村”,是因为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文脉,文脉最早的波动始于雷达老师。在这里看到雷达老师的照片、手迹,看到他当年开创的事业得到东莞市和樟木头镇的持续大力支持,令人激动和欣慰。作为一个学者和批评家,“中国作家第一村”是雷达老师在工作主业之外所做的,可能最有意义、足以名垂青史的一件大事,这便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我们打造“中国作家第一村”应当念及以往,这是一场身体力行、影响深远的文学教育。

第二个词是“现在”。十年前第一次到访“作家村”,这里只有散落的作家住处,此次前来看到作家们有了自己的工作室,每个人的创作成绩清清楚楚地摆出、展示,不仅有了规模和气象,而且更像一个家。这个家既是一个有门有院、有草有花、有书香气、有好心情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充满吸引力的场所。《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的第一块牌子挂在“中国作家第一村”,既显示了《人民文学》对自己的珍惜,同时也希望“作家村”能充分体现这块牌子的价值。

第三个词是“未来”。“作家村”是一个文化场所,也是一个势能发动机,未来在文化生产方面势必收获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精神养分。《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将以静水流深、水银泻地、不事张扬的方式为“中国作家第一村”助力,把中心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研究交流平台,做实在事、干实在活儿,更多更好地为文学服务、为读者服务、为作家服务。今天举行的“人民阅卷”活动,旨在让大家进一步明了《人民文学》与新时代文学的关系,把新时代文学、《人民文学》杂志及樟木头镇取得的丰富文学成果展现出来,让杂志的发展与作家创作和新时代文学产生一种化合的力量,这种力量最终要体现在挂牌之后的文学生活中。未来的研究交流中心将深入研究和交流新时代文学已有的样貌和特点、应有的格局和走向。希望大家一起努力,通力合作,把实事办好,在未来的文学之路上留下坚实的脚印。

张培忠致辞

张培忠认为,《人民文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份国家级文学刊物,是彰显中国文学创作的风向标,是观察中国文学政策的晴雨表,在文学界和全社会具有崇高声誉和重要影响。《人民文学》与新中国一路同行,始终坚持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发时代之先声、引文艺之潮流,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办刊之路,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人民文学》来到东莞,携手省、市、镇共建《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举办全国第二场、广东省第一场“人民阅卷”活动,这是施战军书记和《人民文学》杂志对广东文学的信任和支持,是对东莞“中国作家第一村”的赋能和加持。

《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在东莞樟木头落成,有利于文学的合理布局,有利于体制的深化改革,必将在整合优势资源、催生精品力作、推动文学交流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为新时代中国文学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繁荣创作、服务人民作出示范、探索新路。我们将把握机遇,加强统筹,做好服务,合力创新文学体制机制,共同把“中国作家第一村”打造成为集创作、研讨、交流、版权转让、影视改编、网文出海、文学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作家村综合体,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新时代文学创作生产的重要基地,努力形成引领全国文学创作的新文学现象,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学答卷书写锦绣华章、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实践贡献广东力量。

武一婷致辞

武一婷表示,近年来,东莞立足“双万”城市新起点,制定文化强市“1+8”政策体系,加速推进“七大文化”和“四张名片”建设,统筹推进文化强市集成式改革,以文化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国作家第一村”深耕细作15年,现有75名作家进驻(其中7名中国作协会员),走出了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的一批文学名家,成为广受关注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村落。《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正式进驻“中国作家第一村”,是一次文学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充分体现了《人民文学》杂志社对广东、对东莞文学事业发展的关心厚爱,必将为“作家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接下来,将以此为契机,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继续完善“作家村”软硬件建设,打造作家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平台,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的“作家村”创作基金,推动文学、文旅、生态等多种业态互融互促,努力为作家朋友们营造一流的文艺创作环境。

参观“中国作家第一村”打工文学之家

揭牌仪式前,施战军在张培忠、苏毅、武一婷等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中国作家第一村”村史馆、打工文学之家、墨隐书房等,并走访了陈启文工作室,与陈启文等“作家村”作家亲切交谈,交流如何将“作家村”打造成集创作、研讨、版权交易、影视改编、文旅融合发展等为一体的文学集聚示范地,推进文学惠民和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

在陈启文工作室合影

《人民文学》“人民阅卷”东莞行活动现场

当天早上,在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展馆还举办了《人民文学》“人民阅卷”东莞行活动。《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陈涛一行与东莞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及东莞市作协代表、艺术家代表交流探讨。

活动中,陈涛就《人民文学》杂志社组织著名编辑、作家深入基层一线,通过采、编、创、读、推等“人民阅评”形式,与基层作家、读者广泛开展创作交流,进行阅读推广、发现和培养作者的目的意义进行了介绍。他表示,希望通过《人民文学》“人民阅卷”活动促进东莞作家群成长、壮大,提升东莞文学现象的影响力。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让东莞成为全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文学根据地之一,成为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8月9日上午,还将在东莞市文联礼堂举行“中国文艺名家看东莞——《直播、佚作与生活——当下文学的三个词语》”讲座,陈涛将与“中国作家第一村”作家及本土作家一起,探索文学的新传播形式、佚作的发现与重新评价、直播和佚作对文学生活的影响等,探讨当代青年作家创作新时代精品力作的方法和路径。

参加活动人员合影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朱绮琳

来源:广东省作家协会

责任编辑:

网址:“中国作家第一村”《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揭牌暨“人民阅卷”东莞行活动举办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40606

相关内容

“中国作家第一村”《人民文学》研究交流中心揭牌暨“人民阅卷”东莞行活动举办
作家谈东莞“中国作家第一村”:依靠这里我们会走得更远
聆听读者声音,请“人民阅卷”
陇西县职工书画院揭牌暨情系职工迎春笔会举办
赴一场书香盛宴!东莞第二十届读书节暨南国书香节东莞分会场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第三届东莞洪梅读书月暨龙舟诗会启动,25项活动贯穿全年
东莞朗诵艺术家在京举办朗诵展演
助力建设大湾区文学创作高地
“人民文学”在今天如何走近人民
凤凰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