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你,“童颂中华”的故事才更精彩

发布时间:2024-01-25 06:40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分享你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你的才华。 #生活乐趣# #写作#

原标题:因为有你,“童颂中华”的故事才更精彩

首届“童颂中华”活动。主办方供图

编者的话

第四届“童颂中华”活动全新出发。与往届不同的是,首次作为承办方出现的《中国青年作家报》将开设《我和“童颂中华”的故事》专栏,邀请所有参加过前三届“童颂中华”活动的中小学生、教师和本届参与者一同书写自己的故事。

本届“童颂中华”活动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联合主办,“强国有我 童颂中华”是本届活动的主题,“经典诵读”+“风采展示”全才艺作品征集,是本届活动的亮点。大家不仅可以上传诵读作品,还可以上传各种才艺作品。所有兴趣爱好和才艺特长都可以在第四届“童颂中华”活动中,得到更全面的展示。

“童颂中华”活动自2019年正式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3届,覆盖上万所中小学,吸引百万中国家庭关注,累计收到超过20万部优秀作品,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本届活动将继续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引导青少年从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性继承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届“童颂中华”活动在原有基础上增设“风采展示”作品征集环节,以展示青少年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同诵一首诗、同奏一支曲、同唱一首歌、同习一段文,赓续中华文脉。我们期待着你的作品,期待着你用文字书写你的故事,用声音讲给我们听。

投稿邮箱:zgqnzjb@cyd.cn

——————————

我想对“童颂中华”说:谢谢你伴我长大

童诗涵(9岁) 江西南昌京师实验学校四(2)班

“如果你问我,你心中的祖国是什么样的?我会告诉你,我心中的祖国是彩色的!我把她的色彩画在心中,长大了我也要成为她亮丽的颜色!”每当我想起这段文字,就会想到陪伴了我3年的“童颂中华”。6岁的时候我与“童颂中华”初相识,当妈妈给我看第二届的全国优秀作品时,当我看到哥哥姐姐们自信的微笑、听到他们流利的表达时,我太向往这个舞台了,但妈妈说我还小,先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下一届再给我报名。2021年12月,我终于盼来了第三届“童颂中华”活动,满心欢喜地让妈妈赶紧报名,还特意挑选了我最喜欢的作品。那就是我的老师创作的《我爱你,彩色中国》,每次读到它都是满满的自豪感啊!然而备赛的过程并没有我想象中顺利,我会因为表情、手势不协调而焦虑不安,会因为嗓子又痛又麻而想要放弃,还会因为不满意自己的练习成果而想要退缩,但最后我还是坚持下来了,因为我相信,付出的所有汗水都会有收获。在妈妈的陪伴下,我通过一个月的反复练习,终于能把作品讲好了。

于是,我带着自己的梦想出发了,站上了心中的大舞台。在这里我遇见了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自己,爱上了在语言世界里不断奋力奔跑的自己,更让我惊喜的是在全国总展示大会上我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卓越之星”!我的汗水浇灌了我种下的希望之花,让它张开花苞,露出花蕾,绽放出灿烂的微笑。

我的老师告诉我,“朗诵是传承中华灿烂文化的最好方式之一”。我喜欢听故事、读故事,更喜欢讲故事,因为小小的故事里藏着大大的道理,不知不觉就收获了知识和快乐。我热爱朗诵,通过不同的作品,走进一个个故事,扮演不一样的角色,感受不同的人生,就好像走进缤纷多彩的世界,这种感觉真是棒极了。

回忆这3年的点点滴滴,一个个精彩片段串成了我脑海中最美好的记忆,有欢笑、有感动、也有泪水,都是我成长路上一抹不可遗忘的色彩。我想对“童颂中华”说:“谢谢你伴我长大,能成为你的一部分我实在太开心啦,未来我愿和你一路前行,一同成长。”

——————————

传承

刘雨瑶(10岁) 江苏南京怡馨花园小学学生

当我戴上鲜艳的红领巾,我就想把《倔强的小红军》的故事讲给大家听。那时的他和我的年龄差不多,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个川娃子早早加入了红军,是一个坚韧不拔、始终坚定信念的十一二岁的小红军。

我想亲手缝制一个干粮袋给他带上,我觉得它不仅安全隐蔽、方便携带,还能作掩护。

我想学说地道的四川话,可是我的爸爸是湖南人,妈妈是北方人,这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南京娃来说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刚开始学的时候,语音语调总是找不准,这可真让我受挫呀。那一刻,我是真的想放弃。妈妈鼓励我说:“四川方言对于你来说是全新的挑战,难度一定是有的。多听、多练,相信你可以的。”妈妈请她的四川同学帮我录了地道的四川话,甚至去川菜馆吃饭都请服务员阿姨教我说上几句。每天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写完作业后,我都争分夺秒地反复倾听、练习。

一周后,我可以说上好些四川方言了,像“幺妹”“老汉儿”“老妞儿”等,无论是语音语调还是感觉上都有模有样呢!我瞬间感受到了满满的成就感。

为了学好语言,我还每天坚持跳绳、练习呼吸、说绕口令,在等待结果的60多个日日夜夜里,我一刻都没有放松,仍然每天坚持练习。最终,我幸运地进入了全国百人名单,在最后的全国总展示活动中,我也有幸荣获了全国的“希望之星”称号(第三届“童颂中华”活动——编者注)。

回想起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我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我想在“童颂中华”的舞台上展现给大家的吗?我要告诉所有人,珍惜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不忘他们的革命精神,要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革命故事代代相传。

我用我的实际行动讲述同龄人在长征时期的故事,我还要讲给更多人听。

(指导教师:吴旨玉)

——————————

严燕生:朗诵,关键在一个“情”字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郑欣宜 记者 宋宝颖

因为在《甄嬛传》中为“大总管”苏培盛配音,严燕生得以为年轻观众所熟知。近年来,他深入大中小学讲授戏剧课、朗诵课,更成为了许多孩子心中的艺术导师。

当北京人艺“老戏骨”开讲语言艺术大师课,都能教给我们哪些“干货”?近日,严燕生接受了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的采访,分享他的演艺经历与教学经验。即使隔着电话,严老师的声音仍然洪亮悠扬、嗓音醇厚,聆听他的讲述,只凭声音,便能品味出语言的独有奥妙。

有意识地观察生活,抓住角色特点,让人物“立”在舞台上

“我这一辈子演了不少小角色。”36年的话剧演出生涯中,严燕生塑造了60多个身份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的“绿叶”角色,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五六岁的少年,他都能抓住角色特点,让人物“立”在舞台上。

“怎么通过仅有的几场戏把这个角色演得鲜明,是扮演“绿叶”的难点,如果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演员的最高任务也就完成了。”数十年间,严燕生在舞台上塑造出伯纳德、陈博士、公孙杵臼等众多外貌性格迥异、声音与说话方式各具特征的经典形象。

丰富的舞台演艺经验、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为严燕生深厚的配音功底奠定了基础。因为声音条件出众,入行后,严燕生得以跟随董行佶、周正、苏民等当时北京人艺的老艺术家学习朗诵,外出演出。随着传媒形式的不断丰富,他开始录制广播剧,并参演、配音了《三国演义》《神探狄仁杰》等经典影视作品。

严燕生说,以前电视剧的配音主力很多都是话剧演员,因为话剧演员“演的就是人物,在这方面得天独厚”。扮演角色,就要成为角色,深入戏中所处环境、近距离体验角色生活,是严燕生在演戏期间的必修课。

直到退休后,严燕生仍保留一种观察的习惯,他经常到天坛公园锻炼身体,观察晨练的老人、和他们聊天,如果某个人的声音有特点,他便会随时记录下来,反复揣摩。“对于我们职业演员来说,就要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人的性格不同,说话的腔调、语速,发音的位置都不同。”讲到这里,严燕生立刻提起声线进行示范,“比如说话‘嗲’的,声音位置一靠前,说话一下就薄了。”紧接着,他又转变发声方式,声音立马变得低沉浑厚,“声音厚,就要用你的胸腔共鸣,饰演重臣或是陛下,就是这样的状态了”。

在人艺1999年上演的第二代《茶馆》中,严燕生饰演了庞太监一角。通过研读剧本、研究发声,舞台上,他将太监特有的说话腔调拿捏得恰到好处,也正因为这个角色,后来《甄嬛传》的配音导演才请他为“苏培盛”配音。“我稍微加了一点北京的儿化音,再加上一点点‘娘娘腔’,这样声音就很贴合人物。”严燕生说。

朗诵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要教孩子“说人话”

退休后,严燕生逐渐将重心转向语言艺术教育工作。近年来,他为中华女子学院学生上戏剧课、排演戏剧,担任中小学教师戏剧表演、朗诵培训讲师,并指导青少年儿童排演校园剧、童话剧。此外,他还担任了“童颂中华”“曹灿杯”“中华好童声”等全国性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的评委,投身于青少年朗诵教育的第一线。

在指导孩子朗诵的过程中,严燕生感受到了幸福与满足。在孩子们眼中,他是亲切、和蔼又博学的严燕生爷爷。谈起少年儿童朗诵教育,他有说不尽的热情:“朗诵是一门语言艺术,想要学好朗诵,首先要练好基本功。南方地区受乡音的影响,一些词的调值想要读准很困难,让我特别惊喜的是,通过练习朗诵,很多南方地区的孩子现在普通话说得都很标准。”

另外,他也指出,少年儿童朗诵的作品都是非常优秀的,朗诵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学习优秀的文学艺术。

严燕生表示,自己作为话剧演员,在朗诵中更注重情感和表现力。在教学中,他则主张要教孩子“说人话”,“特别是朗读散文和故事,要先让孩子能很自然、很生活地表达出来”。如果只想着“该怎么朗诵”,容易形成一种腔调,失去儿童的本真,这是他作为教育工作者最不希望看到的。

严燕生观察到,不少在生活中开朗爱笑的孩子,一上台朗读就“没了表情”。他强调,朗诵要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关键在一个“情”字,“我们总说,分析是基础,技术是手段,情感是关键,如果对作品没有感受,情感不浓,那读出来的声音一定就平了”。

谈到好的声音该如何培养,严燕生指出,即使是专业配音演员,声音也不可能百变,更重要的是在真实的基础上贴近人物进行塑造。“语速如何去变,不同声音该从哪个发声位置出来,这些都需要有意识地去练。热爱语言艺术,多在生活中观察、积累、练习,才能达到好的艺术效果。”

——————————

米鸥:朗诵要走进作者内心深处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郑欣宜 记者 宋宝颖

在很多人眼中,米鸥是个多领域发展的“全才”:早年出演过多部话剧,发表过众多散文、诗歌,同时还会雕刻、绘画、装潢设计,最后却选择一头扎进朗诵这门艺术,20年如一日般如痴如醉。

“很多人认为,你本来能成为一名很好的作家、画家,或者演员,为什么都没接着做下去?没有别的原因,实在是太爱朗诵了。”米鸥笑称,自己只要遇到朗诵就像个疯子,“这些年一路走来,睁眼是朗诵,闭眼是朗诵,做梦还是朗诵”。

以匠心教学,以热爱传声

对米鸥来说,只要一涉及朗诵,他身上就有用不完的热情,道不尽的热爱。在一次线下培训课,有学员由衷赞叹:“早上9点到下午5点,米鸥老师全天站着,激情满满地给我们讲授知识,能感受到老师对作品、对舞台、对教学、对观众的匠心。”

2002年,互联网初兴,留学归来的米鸥在网上开展朗诵教学,成为中国互联网朗诵教学开创者之一。2011年,他拜师著名表演艺术家曹灿先生,并进入北京广播电视台专职朗诵教学至今。

近年来,米鸥将工作重心放在中小学语文教师与培训机构教师的培养教学上,同时他也坚持开办朗诵学习班,指导中小学生的朗诵。他非常重视青少年朗诵教育,也喜欢与孩子们相处,“给孩子上课,就像看着一朵花一样,与那些天真的、亮晶晶的眼睛相对,他们质朴的神态,是对你心灵的一种洗涤”。

近日,第四届“童颂中华”青少年经典诵读征集展示活动正式启动,米鸥作为该活动的专家评委之一,也向青少年朗诵爱好者分享了学习朗诵的经验。“孩子一定要学好朗诵,因为朗诵面对的是经典文学作品,不是随便一篇文字都能被搬上舞台,但只要是能搬上舞台的,都是经典之中的经典。”米鸥将多年来的实践经验与深切感受总结为一句话:朗诵给你知识,提升素养;朗诵给你修养,增添气质;朗诵给你自信,充实生活。

朗诵是为作者代言,要走到作者内心深处

“很多人都读李白的诗,上课的时候我就说过一句话,你读不懂李白,就读不懂李白的诗。当时为了演好《将进酒》《蜀道难》,我把李白的1000多首诗全都读了。”对观众负责,对作者负责,对自己负责,这是米鸥对朗诵者提出的3层标准,也是他教学与舞台表演中一直坚持的准则。

2016年,米鸥接到一份邀请:为纪念文天祥诞辰780周年,朗诵文天祥的《正气歌》全文(含序文)。《正气歌》为文天祥被囚于元大都狱中时所作,全文500余字,笔力遒劲,感情深沉,但同时生僻字众多,仅读起来都十分拗口。

接到任务后,米鸥立刻着手搜集资料,花费了近一周时间查阅、理解文中的所有通假字、多音字、古音字,反复背诵300多遍,才将这首诗作“不带感情”地记忆下来。为了准确把握诗作的时代背景与情感基调,在读遍文天祥的生平事迹后,米鸥专程前往文天祥祠,与民族英雄隔空相对。之后,他又反复进行了200多次创作——理解、感受作品,进而在朗诵中抒发出情感。终于,《正气歌》被完整搬上舞台,演出大获成功。

不久后,米鸥又接到邀请,这一次,要用“演诵”形式呈现《正气歌》。要在舞台上化身文天祥,唯有把自己彻底融进作品。那段时间,白天上课,米鸥便每天深夜前往小区外的地下通道,边戴着镣铐走来走去,边一遍遍放声诵读诗句,时常投入到有人走过也浑然不觉,“那时,我就是文天祥”。

2019年第一届“童颂中华”启动仪式上,米鸥身着古衣,手戴镣铐,双目如炬,再次慷慨激昂地演诵了这首《正气歌》。台下的数千遍练习,最终化作了台上震撼人心的6分钟。

“朗诵在很多情况下是为作者代言,所以一定要走到作者内心深处,去读出文字背后的那层寓意。”在米鸥看来,朗诵者很多时候就像一个画家,通过文字还原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色、产生的情感,进而将文字转化为声音色彩,为观众呈现一幅幅流动的画面。

为文字赋予色彩,将情感化为声音,这也仿佛正是米鸥朗诵教学生涯的写照。

朗诵教学这条路,米鸥已走了20余年,之后也将一直走下去。“在给教师们上课时,我总会告诉他们,学生们的信心来自我们教师的耐心,耐心则来自我们的爱心。我是一名教师,一名普普通通的朗诵者,我会一直做好自己。”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

网址:因为有你,“童颂中华”的故事才更精彩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4205

相关内容

因为有你,“童颂中华”的故事才更精彩
香港举办《中华颂》音乐会
不是因为身为主角才得以生存,而是因为坚韧地活着才成为了故事的核心
第十章的故事开启,任务在手,情感戏码随之上演因为一段精彩…
人间烟火,有你才美
契合青少年阅读习惯,“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新书出版
“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已推出100种
冯仑:人家愿意帮你,不是因为你有多牛,而是因为相信你
朱丹悄悄地删除了有关张颂文的所有微博,他们闹翻了?
中信童书亮相武汉书展,携众多好书和创新项目点亮少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