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的时代 不变的汪老 ——读《汪曾祺1000事》有感

发布时间:2024-01-26 09:21

书籍不宜长时间不翻阅,以防老化或变形。 #生活常识# #图书阅读#

原标题:变化的时代 不变的汪老 ——读《汪曾祺1000事》有感

变化的时代 不变的汪老 ——读《汪曾祺1000事》有感

1月13日下午,我参加了在北京小众书坊举行的《汪曾祺1000事》新书分享会。

到了现场,分享会还未开始,我便拿起这本书粗翻了一下。脑海里不觉冒出了第一个疑惑,这本书的内容,与汪老著作后所附的年表有何不同?其次,在现今纸质书籍销售较为低迷的情况下,这本书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引起大家的关注,仅是用“1000”这个数字作噱头吗?带着这些问题,我坐在了观众席里。

分享会开始,杨早、李建新(另一位作者徐强教授因出京未参加)两位作者首先对此书做了介绍,后面河南文艺出版社人员也做了补充说明。在随后的提问环节,我抛出了我的疑惑。杨早老师认为我所提问题具有普通性,也是许多人较为感兴趣的,他于是着重进行了解答。

他认为这本书与年表最大的区别是,年表只是简单的时间和事件的记录,打个比方,更像一本时间的流水账。而《汪曾祺1000事》的内容,重点落笔在了事上,记录了在这个时间点,汪老做了哪些事,以及做这些事的前因后果。每件事的叙述,都用讲故事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在读完这本书后,相信大家会对汪老其人有更加立体、丰富的了解。如果说年表是冷冰冰的文字,那么这本书的文字较为温柔可亲,和读者之间没有距离感。

还有一个特点,书中所写的这1000事,非常详细地叙述(而不是介绍)了汪老所走过的一生,应该来讲是目前为止,最全、最详尽的了。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三位作者还花费了大量时间去核实每件事情。比如书中提到的汪老二伯汪长生,以前书中历次写的是“汪常生”,但经作者多方考核后,实际应为“汪长生”。同时,书中内容还可拆开来读,单独拿出来一章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不会有突兀的感觉,属于“合则成书,分则成篇”。

正是基于此,河南文艺出版社最终决定推出这本书,因为,他们相信这本书里藏着汪老还未告诉大家的一些秘密,其他的书讲的是他的作品,这本书讲的是他自己,因为篇幅足够宽裕,所以事无巨细可以尽兴道来。

为了验证杨早老师所言,分享会结束后,我买了一本由三位作者签名的《汪曾祺1000事》,计划一个月左右读完,因为现在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手机和电脑上。但我没想到的是,自从翻开后就不想停下,仅用了两个晚上就把这本300多页的书读完了,阅后感触颇多,且有一吐为快的冲动。

其一,此本内容极为详实,可作为研究汪老作品的辅助且重要的材料,值得汪迷们收藏。

回想我在做汪曾祺纪念馆展览策划时,所读汪老作品虽不是很全,但经典部分是仔细研读了的,尤其在制作“汪老大事记”展览内容这块,为了力争不出差错,多次查阅相关资料,征询汪老家人,也算是费尽了心思。即使这样,在我看来,与此书相比,当时所展内容还是显得实在单薄。试想,如果我当时手上有了这本书,一是必然会大大减少我的工作量,二来在整个展览内容表现上,会更加的丰富和有趣,让参观者对汪老的印象会有多维感。

你在读这本的时候,不管翻开哪一页,映入眼帘的不是冷冰冰的数字加生硬的文字记录,而是如他的家人在给你讲述汪老各个时期的经历,他的成长环境,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生活场景,他的交往圈子等,这些因素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写作。所以,如果在读汪老作品时,配合着读这本《汪曾祺1000事》,会对他作品的构思和想要表达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尤其是他在经历生活和工作的打击时,是如何度过那段艰难岁月的,以及他后来的处事方式和对生活态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会上曾有读者问,汪老是什么时候说北京话的,其实这本书里也隐藏着答案。我也是在高邮出生长大,后来才到北京。作为一个高邮人,在老家那种环境下,是无法学习或者说北京话,根本没有可学可说的氛围,所以我觉得汪老在离开高邮前,不可能会说北京话,或者用北京话和别人讲话,如果那样的话,他会被认为是怪人,遭到周遭人的嘲笑。我想应该是他在西南联大上学期间,因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只有通过大家都能听懂的北京话才能彼此交流。再加上西南联大的老师基本是从北京过来的,他们只能用北京话讲课,这样就能很好解释了。

顺便,再说下汪老做饭,我更觉得他是喜欢做饭。在我们高邮,男人下厨房的很多,有的还洗衣服,这些都不足为怪,是心甘情愿的去做这些,而不像四川耳朵被老婆大人拧着耳朵去做。高邮人心里,男人和女人没有分工,只要是为了这个家,让这个家过得更幸福,做什么都很正常。我也是,当做好了一桌菜,看到家人围坐吃得那么香,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汪曾祺

其二,此书集年表记事和文学性于一身,具有参考和阅读的双重价值。

过往的年表记事,大都是前面为时间,后面跟着一条或一段简短的事件,给人以公文化的印象,如果不是必须,我想很少有人愿意去细读,更谈不上在脑海里留有记忆。

而《汪曾祺1000事》的作者创造性地打破了循规蹈矩,通过讲故事来带出汪老的每一段岁月,把原本无形的时间化成可读性强的文学作品,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的兴趣。当然,这项工作做起来相当难,如果没有很强的文学功底、对汪老深入的研究以及丰富的策划经验,是无法实现的。

青年汪曾祺

其三,时代在变,汪老不变。

汪老的作品一直持续火热,备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即使在线上阅读成为主流的今天,汪老的书籍出版后,依旧受到读者的追捧,这一现象无不说明了汪老的文字真正叩击了大众的心灵。从本质上来说,他不管当时身处什么样的环境下,所写内容几乎都不涉及外在宏观的因素,而是故意跳出时局的影响,单纯去写普通民众的生活、生计、爱情、梦想。而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每日为生存和生活奔波的社会最底层基数最多的大众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始终是相通的。就如我们伟大的文字一样,同样的一个字,在古时和现在基本是相同的意思。每个时代都会遇到苦,也会拥有乐,苦乐的含义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它本身的意思。

比如,当下的社会,经过三年疫情的伤害,经济跌入了低谷,大家的生活愈发艰难,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下,至少汪老质朴的烟火气息浓郁的文字,更贴切日常的真实生活,读后会从中得到些许的慰藉。其实,美好的生活说简单也简单,不过就是:家人围坐,灯火可亲,关键看自己的心态。

所以,我认为正是汪老的作品没有被打上明显的时代烙印,放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具有现实的帮助。

在我收笔的时候,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了这一幕:一位慈祥的老头儿坐在门前树下的藤椅上,嘴上叼着一个大烟斗,微笑着看着面前来来往往各色各样的人。看着他们从年少变成古稀,看着一代逝去,一代走来,你可以无视他的存在,但只要你抬头,便会瞧见他一脸微笑地看着你。

以此怀念汪老。

作者简介:

房军,笔名:老房有喜,江苏高邮人,定居北京。中国散文学会、天津散文研究会、扬州市作协会员。

责任编辑:

网址:变化的时代 不变的汪老 ——读《汪曾祺1000事》有感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4308

相关内容

变化的时代 不变的汪老 ——读《汪曾祺1000事》有感
不废风雅——汪曾祺的四方食事
在春天里读汪曾祺 美文中品“人间五味”|当代书评
新京雅集——来自梁实秋、汪曾祺的“一剂解压良药”
汪景琇:读《马克思的青年时代》对我影响很大
佳片推荐 推理笔记汪铎深夜畅读汪铎
成龙大哥说的很对“能老,是一件幸运的事”!
张兰说接住了汪小菲离婚的这波流量,但从未参与汪小菲大S的事!
人生中,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
台媒报道汪小菲结婚的事,张兰直播间有人发弹幕,说汪小菲要结婚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