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诗在她身上活着|大道①

发布时间:2024-01-29 09:04

当你参加聚会或者活动时,记得带上一些小礼品或者卡片作为礼物 #生活知识# #社交礼仪#

原标题:记者手记:诗在她身上活着|大道①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吴德玉 荀超

2002年秋,当时已78岁的叶嘉莹在友人的陪伴下,前往吉林省梨树县,到先辈居住的叶赫水畔寻根。历经岁月变迁,叶赫古城遗址如今已是一片高土堆。当一行人抵达遗址时,日已西斜,天色暗淡,玉米地被风刮出阵阵响声。叶先生站到旧城的一块平台上,静静地望着面前的一片红玉米地。一会儿她转头对同行的诗人席慕容说,“这不就是《诗经·黍离》中描绘的景象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我现在的心情和诗里说的一模一样。”

叶嘉莹来到叶赫水前寻根(截图自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镜中的叶嘉莹》)

这个场景,后来被导演陈传兴放在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镜中的叶嘉莹》给予表现。当在电影中看到这个场景时,我想到:这不就是一个生命与诗歌高度融合的时刻吗?读叶先生的文章,发现她多次提及自己早年多次“梦中得句”。或许,当诗被挤压出现实生活后,就进入她的梦里。诗一直与她同在,贯穿、充盈她的生命里。与其说是她在写诗,不如说,诗在她身上活着。

她的心与成群的天才为伍

中华书局曾出版的一套“迦陵说诗” 丛书(共8册),包括 《叶嘉莹说初盛唐诗》《叶嘉莹说中晚盛唐诗》等。翻看这套书,看叶先生从陶渊明讲到杜甫,又从杜甫讲到李商隐、辛弃疾。这些优秀的诗人们,分散在不同的时代里,心灵似乎能彼此呼应。叶先生作为一个现代人,穿针引线,带领我们穿透诗词的表面,从一个卓越到另外一个卓越,聆听古人的灵魂细微之声。叶先生还会高屋建瓴地纵观文学发展史,分析一个诗人是对不起所处的时代,还是时代对不起这个诗人。读叶先生的书,我似乎明白,为什么她可以穿越人生百年风雨,举重若轻,或许是因为她的心灵很多时候都是在人类高贵情感的长廊里穿行,她的心与成群的天才为伍。

叶嘉莹来到叶赫水前寻根(截图自文学纪录片《掬水月在手:镜中的叶嘉莹》)

“迦陵说诗” 这套书的内容是按照她在现场讲课实录整理出来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她讲课的生动,似乎能“脑补”出她那清脆的声音。偶尔在一些资料中翻看到叶先生早年在课堂上的身影,禁不住畅想并羡慕,那些坐在青年时代的叶先生授课课堂上的学生,该多么如沐春风啊?叶先生衣品极好,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整个人既有女性之柔美,又散发一股铮铮硬骨之气。据当年在台大听过叶先生课的作家白先勇回忆,叶先生上课时穿旗袍,气质有一种“朴素的华丽”。历史学家缪钺先生就曾写下两句诗形容叶先生,“词方漱玉多英气,志慕班昭托素襟”。

2023年末封面新闻记者在南开“迦陵学舍”采访 摄影 吴德玉

在采写叶先生稿件的过程中,我跟叶先生的助手张静教授多次聊天交流。有一次,提到我在深入了解叶先生之后的强烈感受:纵观叶先生百岁人生,经历丰富,饱经忧患,但她给人的重要感觉却是“单纯、纯粹”,跟她的精神结构高度专注在诗词有关。诗词仿佛给她穿上一件“天使之翼”,让她可以穿透种种复杂世事,抵达一种翱翔在尘世之上的精神状态。对此张静教授深以为然,“对,这种单纯可以称作是一种‘深厚的单纯’”。

对生命的热情让她活在心境的顺流当中

这次深入了解、走近叶先生,与其说是深入认识一个学者,一个师者,不如说遇到了一个美好的生命。叶先生人至高龄,皮肤依然白皙红润,声音清澈,是一个被诗意浸润的生命体。经受过人生创痛的叶嘉莹,在诗词里找到了疗伤的力量。诗词是她的“药”,是“天使之翼”,也是她的“保护衣”——苦难似乎都用学问和诗词抚平了。敏锐如她,对痛苦能够感知,却依然能举重若轻。

2023年末封面新闻记者在南开“迦陵学舍”采访 摄影 周彬

叶先生生命力旺盛,人到高龄还到处演讲上课。有人好奇她健康长寿的秘诀。叶先生的朋友卓同年在文章《一个生命的精微体》(收入《掬水月在手:镜中的叶嘉莹》)中作过一个令人深受启发的分析。他特别提到,“叶老师内心对生命的热情让她活在心境的顺流当中。一般人到了这么大的年龄还要这样工作、这样操心、这样努力,可能早就撑不住了。多少老年人往往一个胳膊痛、一个腿痛、一个咳嗽就可能再也起不来了。但叶先生没有。在她的生命轨迹中,这是最重要最独特的一种生命现象,而这种生命现象却最符合自然本质的规律……她活着的每一天,都将当下的快乐感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是人生命的闪光点。我觉得这种生命现象很值得作为长寿和养生的样本去进一步研究。”

2023年末封面新闻记者在南开“迦陵学舍”采访 摄影 吴德玉

卓同年还写道:“她内心快乐的程度也比一般人要多,所以记忆力也是超强的。即便九十多岁了,她在我这儿看到的每个人都认识,甚至连小孩的名字她也能记起来。为什么?不该记的东西在她脑中荡然无存,她记的全都是好事——好的生命,还有对她有过帮助有过影响的人。像叶先生这样的人,一定是生命的精微体。所以,她在经历了那么多人生的艰难之后,依然还可以宽恕别人、赞叹别人、感恩别人。”

叶嘉莹先生与张静师徒情深(图据受访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内科专家张伯礼,与叶先生来往较多,情谊甚笃。他对叶先生的身体状况比较了解。在参与“诗不远人话迦陵”活动中,张院士说,他也喜欢古诗词,“非常喜欢听叶先生讲解诗词。我非常喜欢叶先生的诗句。特别是那句 ‘但使生机斫未尽,红蕖还向月中开’。叶先生年纪很大,也很瘦弱,但她内心十分强大。她有崇高的理想,并且对理想的追求十分投入。她非常坚强,多次战胜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病痛。我在给她看病的时候,我本人也受到很大的教育。这种坚强的人生信念,值得我学习。”

叶嘉莹先生与张静多年师徒已胜似亲人(图据受访者)

叶先生曾写过一首诗词《踏沙行》,其中有这样的句子“一世多艰,寸心如水……谷内青松,苍然若此”。我想,这正是她自己的精准写照。

责任编辑:

网址:记者手记:诗在她身上活着|大道①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4534

相关内容

记者手记:诗在她身上活着|大道①
马识途手书“大道”授权作为报道主题LOGO
“高龄少年”如何炼成 一窥王蒙“青春”秘笈|大道·记者手记
记者手记:书香浸润黄土地
风情万种这个词在她身上体现到了极致
周迅踏上电影节红毯,岁月在她身上留下了怎样的印记?
记者手记:当好新时代非遗传承“守艺人”
记者手记|鲜活中国传统文化助燃美国春节热
高校运动会上女生跳舞所有美好的词语这一刻都可以用在她身上到底是谁在和这种
这就是全红婵拥抱陈芋汐并且挂在她身上的原因吗?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