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施然:“中国诗歌走向欧洲”学术论坛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2024-09-02 16:04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生活知识# #历史文化#

8月26日,由西班牙《欧洲诗人》杂志主办,《中国汉诗》诗刊、西班牙华文作家协会、欧洲华文笔会、欧洲新移民作家协会、中欧跨文化作家协会、Utopia de las Artes协办,北京城市未来文化艺术中心、河北胡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欧洲诗人》双年度奖颁奖典礼暨“中国诗歌走向欧洲”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国诗歌走向欧洲”学术论坛发言

施施然

诗歌作为一种跨越地域和语言、跨越种族与文化的文学载体,一直都承负着人们最隐秘的情感韵律,最激扬的思想与价值倾向,是最接近人类灵魂的精神载体。

作为一种文化输出,中国诗歌在几个世纪前就已经走出国门,走进欧洲了。早在17世纪,法国汉学家翻译了《诗经》,引起法国诗坛对中国这部“绝美的乡野诗篇”的关注和赞誉。1862年,法兰西公学院教授德理文侯爵翻译出版了《唐诗》,其中李白、杜甫、王维等中国唐代诗人精妙绝伦的诗作,引起了当时的法国文学界对中国诗歌前所未有的尊崇,波德莱尔就曾在诗中公开宣称“吾之所爱,今在中国”。

在德国,歌德可能是最早喜欢中国小说与诗歌的。他在19世纪曾提出“世界文学”这一概念,在当时的欧洲文学界引起很大震动。到了上世纪50、60年代前后,西班牙马德里菲出版社和西方杂志出版社,先后翻译出版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与诗词选集,至此,西班牙读者首次认识了谢冰莹、余光中、徐志摩、郭沫若等中国的作家诗人。而到了近年,将中国的现代诗译介到欧洲各国刊物发表或出版,就更多了。比如中国作家协会,或者一些高校文学院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对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双向推送,各种官方、民间刊物的多语言译介,包括双语刊物《欧洲诗人》,以及北塔教授等人一直在编选出版的双语诗选等,都为当代中国诗人的作品走向欧洲、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毋庸置疑,翻译与出版为中国诗歌在域外赢得更多读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作为写作者,作为诗人,该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在这样一个越来越广阔的阅读评价体系中,找准坐标,创作出无论语言技艺、精神层面,还是铭刻我们赖以生存的这片土地上,数代人在生活、生产、学习、创造的实践过程中,所积累和传承下来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特征,在如林的世界诗歌中彰显我们独特民族性的文本,则是更值得每一位诗人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中国诗歌立足于欧洲、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基础。

2024.8.26

施施然,本名袁诗萍,诗人,画家,主编《中国女诗人诗选》。中国作协会员,美术专业毕业。出版有诗集《隐身飞行》《唯有黑暗使灵魂溢出》《走在民国的街道上》等5部,曾获中国十大女诗人奖、河北省政府文艺振兴奖、中国长诗奖、《现代青年》当代青年诗人奖等,诗作被译介到英、日、法、瑞典、罗马尼亚、阿拉伯多国报刊,画作多次参展或被收藏。

中国诗歌走向欧洲

学术论坛

责任编辑:

网址:施施然:“中国诗歌走向欧洲”学术论坛上的发言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50396

相关内容

施施然诗集《隐身飞行》分享朗诵会在石家庄举行
施佬:台湾的“民意”
秦施:不知道怎么了,嘴突然肿了这谁承受得了啊 施情华意
熬出来了! 梁洛施晒15亿豪宅内景 今年34岁的梁洛施,出道23年……
法国艺术家乔纳森·白施纳个展开幕,重新探讨自然与生活的关系
梁洛施耳高于眉的长相,绝了
“上林随想Ⅱ:施珍越窑青瓷艺术展”在宁波开展
12岁的梁洛施所谓“出道即巅峰”……
葛优母亲施文心去世,94岁高龄逝世
梁洛施和郭嘉文,两位女性,一段情感纠葛……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