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韦敏写完澳大利亚历史小说《蓝花楹》,又唱响武汉百年城市史诗《丛台别》

发布时间:2024-09-08 14:37

《汉书》是东汉时期的历史著作,与《史记》并称为“前四史”. #生活常识# #历史文化普及#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

通讯员 王洪智 夏萍

9月7日,旅居澳大利亚的武汉籍作家韦敏的长篇小说《丛台别》在江汉路新华书店举行读者见面分享会。

上一次韦敏回武汉家乡向公众发布新书,还是与其子韦斯理(Wesley)合著长篇史诗小说《蓝花楹》,此书由韦斯理构思于2014年,韦斯理不幸离世后,由韦敏定稿于2016年。有学者评价,韦敏的创作以历史小说《蓝花楹》为界,前期主要是写爱情小说,比如《没人知道我爱你》《巴黎爱情》(又名《米卡》)等;从《蓝花楹》开始,韦敏的小说创作以历史小说和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创作为主。这次发布的《丛台别》就是一部带有历史小说性质的汉剧小说。

《丛台别》作者韦敏

小说名字,源自一出著名的汉剧折子戏

《丛台别》书封

活动现场,作家韦敏详细讲述了《丛台别》的创作灵感和过程,她说,汉剧文化是武汉的城市名片之一。题名“丛台别”源自一出著名的汉剧折子戏。小说以“汉剧”这张城市文化名片为主线,建构出一部百年武汉的城市史诗。充分运用充满“戏味”与“汉味”的笔触,将城、人、戏三者融为一体,把未知的人生与已知的剧本缠绕起来,绘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武汉生活画卷。她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让读者能够更加了解武汉的文化和历史。

活动中,韦敏还为现场购书的读者准备了惊喜——她此前的长篇小说作品《蓝花楹》的抽奖机会,送给幸运读者。

冯翔希望《丛别台》能有机会拍成影视作品,成为武汉人的《繁花》

嘉宾对谈

现场,武汉京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戚永喆分享了自己作为一个武汉本土人的成长经历,以及他与武汉艺术文化的深厚情感,坦言在《丛台别》中找到了很多经历和情感方面的共鸣,“《丛台别》一书确确实实是基于真实的武汉发展历史来进行书写,是符合百年来武汉三镇的城市化进程的,这一点对于这部长篇小说来说非常关键,书中的讲述和描写,可以让我们的读者,尤其是小读者知晓我们这个城市的历史,尤其是老汉口的核心六渡桥的故事,让城市的文化根脉能够传承下去,这一点更是难能可贵。”

活动现场

原楚天电台常务副台长石青先生说,自己是《丛台别》最早的读者之一。他对书中的内容感到非常熟悉,他特别提到了书中描写汉剧表演的一个情节,即汉剧《丛台别》中男女主角离别的一幕。石青认为,细节的描写非常生动,能够让人感受到角色的深刻情感和汉剧演出的魅力。

石青提到戏剧与文学的关系,他认为戏剧的念白和表演都遵循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学规律,这种规律在汉语顿挫的语音中得到了体现,戏曲与文学对于语言有滋养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

读者互动

武汉本土音乐人、武汉方言民谣发起人冯翔分享了他的个人经历和对艺术欣赏的看法。他说,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缺乏静下心来欣赏艺术的能力。他提倡人们留一处宁静的空间,体验文学和艺术之美。他认为《丛台别》正是一本适合慢慢品读感受的作品,阅读过程中书中的画面像一幕幕剧目般在脑海中展开,希望《丛别台》能有机会拍成影视作品,成为武汉人的《繁花》。

韦敏希望塑造知识女性主角,代表武汉这座城市的成长

在与嘉宾对谈过程中,韦敏提到,希望通过《丛台别》这本书,向读者展示她作为一个热爱文学和写作的知识女性的成长和发展。她说,一些著名的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武汉女性形象,但这些形象多集中在社会底层。她希望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的主角是受过良好教育、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知识女性,她们不仅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也代表着武汉这座城市的成长。

(来源:极目新闻)

责任编辑:

网址:女作家韦敏写完澳大利亚历史小说《蓝花楹》,又唱响武汉百年城市史诗《丛台别》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51344

相关内容

女作家韦敏写完澳大利亚历史小说《蓝花楹》,又唱响武汉百年城市史诗《丛台别》
《写作》新刊︱周玉城、韦敏:《丛台别》:武汉与汉剧文化的书写——韦敏访谈
探寻内心秘境与精神归途,南翔新作《洛杉矶的蓝花楹》首发
“武汉之眼”城市文化展览馆正式开放
以音乐为媒,“无界英乐”英伦音乐之夜唱响武汉
书香花影 爱阅春城
贵阳路边音乐会·时光贵州唱响城市夜空
现在看来金星秀停播都是有原因的孙红雷 章子怡 蓝台
京津戏迷聆听“穿越百年的声音” 吕昕、康万生“吉祥”唱响穿云之声
好热闹!城关镇后葛台村“冬季村晚”豫剧专场唱响乡村文化振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