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船沿运河北上回溯历史,音乐剧《北上》在京首演

发布时间:2024-09-08 18:32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市井生活。 #生活常识# #历史文化普及#

整齐的船夫号子吼出震撼的气势,一条大船“驶”上舞台,在大运河的航道里一路北上……9月7日至8日,原创音乐剧《北上》在国家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首演,贾凡、阿拉丁·阿斯哈力、李宸希、索朗顿珠等音乐剧演员带领观众穿越历史长河,回到一百年前中国社会激荡变革的时代。

音乐剧《北上》剧照。本报记者 方非摄

音乐剧《北上》根据曾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北京广播电视台出品、制作。该剧以原著小说中1901年的故事为主线,漕运总督府翻译谢平遥心怀报国之志却感无力回天,恰巧遇上了来华的意大利人保罗·迪马克,保罗·迪马克自称“小波罗”,前来考察大运河并寻找自己的弟弟。两人决定沿大运河北上进京,一路历经磨难。

“一条河活起来,一段历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穿梭在水上的那些我们的先祖,面目也愈加清晰。”该剧导演石路诗意地描绘着这条“北上”之路。在他看来,小波罗、谢平遥沿大运河北上,带有回溯时间的意味,观众跟着他们的行迹,从现实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晚清。北上的途中,两人结识了船头邵常来、运河歌女天香姑娘和孙氏兄弟等人,虽然这段旅程遭遇不少变故,但剧中人的命运也因此改变。谢平遥找到人生的方向,投身于建立民主共和的革命洪流中。

塑造人物时,石路并不希望谢平遥、小波罗的形象是单一化、脸谱化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矛盾展现他们共有的人文主义情怀。最初,由于各自文化背景不同,两人有误会也有冲突,随着故事的展开,两人共同了解运河两岸的风土人情,接触义和团等时代巨变中的众生,两人也逐渐结下深厚的友谊。剧中二人有多段优美的二重唱,也勾勒出二人从误解到相知的过程。

音乐剧《北上》剧照。 本报记者 方非摄

该剧音乐将流行风格与中国风相结合,作曲、音乐总监张筱真还把运河沿岸不同地方的地域音乐特色融入其中。扬州教坊司中“宫商角徵羽”的吟唱细腻婉转,大鼓、琵琶、三弦、古筝等民族乐器的融入更凸显民族特色。与此同时,交响乐队的西洋乐器与流行乐队的吉他等现代乐器的使用,让《北上》的声音层次更加丰富。

“音乐是情感的载体,剧中既有欢快的民间小调儿、小曲儿,也有深情的吉他弹唱民谣,这些音乐不仅与剧情紧密相连,更在无形中加深了观众对角色情感和故事走向的理解和共鸣。”张筱真说,她希望观众能在音乐的陪伴下,置身于那个充满故事和情感的年代,与剧中人物一同经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值得一提的是,剧中还贯穿引用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州运河船工号子”,用充满力量与情感浓度的号子声,带领观众回到逆流而上、艰难前行的年代。为此,张筱真在创作前专程拜访了船工号子的传承人,向传承人学习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用创新的编曲手法对船工号子进行再创作,并通过高精度的录制与恰到好处的植入融入剧中,展现纤夫面对困难时展现的坚韧与毅力。张筱真希望通过剧目的演出,更多观众能近距离地了解非遗纤夫号子的魅力,也感受到非遗背后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深度。

据悉,作为在国家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上演的第一部音乐剧,《北上》使用了北京艺术中心环绕沉浸式扩声系统,让观众“一饱耳福”。该剧结束在北京艺术中心的首演后,9月20日至22日,还将在世纪剧院再度上演。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韩轩,方非

责任编辑:

网址:一条大船沿运河北上回溯历史,音乐剧《北上》在京首演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51373

相关内容

十一 的故事在《电视剧北上》中展开
只是瞥见演员阵容就已经对《北上》满心期待了!
北上南归象群健康繁衍
200幅亚洲象群北上南归图片展出 重温人与自然“象”往之旅
云南亚洲象群北上南归影像作品展(广西站)开幕
香港人都北上去了深圳,没想到王祖蓝居然在香港被放假的广西人包围了…
音乐剧《大江东去》在京首演,刻画苏东坡黄州四年间心境变化
全总文工团原创首部工业题材音乐剧 《逐梦》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都说红楼梦继续开讲,乔光辉教授激情演绎运河与红楼梦的生命书写
原创音乐剧《关肃霜》昆明首演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