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麟书单|读书需自用思想
培养阅读习惯,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都能丰富知识和思想。 #生活乐趣# #健康#
原标题:贺麟书单|读书需自用思想
贺麟先生,字自昭,是中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家和翻译家之一。
贺先生的思想生命,在中西文化冲撞、民族危亡深重、西化之风盛行之时,搏风激浪,跌宕宛转,终成大观。它既不失自家文化、特别是儒家文脉的源头,又能深入西方哲学的根本,从方法上沟通两者,开出了一番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成一家之言的哲理天地,为中国人的当代哲学探索指示了一条极有活力的道路。
(选编自《张祥龙文集》第15卷《摸索仁道》)
▲贺麟(1902—1992)
贺麟(1902—1992),又名光瑞,字自昭,四川省金堂县人,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黑格尔研究专家、教育家、翻译家。
1919年考入清华学堂。1926年在哈佛大学获硕士学位。1930年转赴德国柏林大学专攻德国古典哲学。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并在清华大学兼课。贺麟的著作主要有《近代唯心主义简释》《文化与人生》《当代中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等;主要译作:《小逻辑》《黑格尔学述》《哲学史演讲录》《精神现象学》。
早在20世纪40年代,贺麟就建立了“新心学”思想体系,成为中国现代新儒家思潮中声名卓著的重要人物。
贺麟著作
1.《文化与人生》
抗战期间写于西南联大
无论读哪一种的书,关键在于须自己用思想
因为读书要能自用思想才不会作书本的奴隶
关于思想的方法,可分三方面来讨论:
第一种逻辑的方法,可以给我们条理严密的系统,使我们不致支离散漫;
第二种体验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学问有亲切丰富的内容,而不致干燥空疏;
第三种玄思的方法,可以使我们有远大圆通的哲学识见,而不致执着一偏。
读书如登高山,非有勇气,绝不能登至山顶,接近云霄。读书如撑船上滩,不可一刻松懈。读书如临战场,不能战胜书籍,利用书籍,即会为书籍所役使,做书本的奴隶。打仗失败只是武力的失败。而读书失败,就是精神的失败。朱子说:“读书须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最足以表示这种如临战阵的读书精神,且足以作我们读书的指针。
本书是作者在抗战八年中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期间所写的关于文化问题及人生问题的一些文字。这些文字代表了一个一致的态度,一个中心的思想,一个基本的立场或观点,即是从各方面,从不同的问题去发挥出作者所体察到的新人生观和新文化应取的途径。
在发挥自己的文化见解和人生见解时,作者尽量同情理解并发扬中国固有文化的优点,并介绍西洋文化的意义,西洋人的近代精神和新人生观。
2.《近代唯心论简释》
任何感觉材料,必然的普遍的必须经过这两度的时空标准之整理排列,方得成为自然知识,方得成为自然现象。
假使你有一个感觉,但你对于你的感觉内容连是否此时此地在此都说不出来,那就是未经过原始直接的时空标准之整理,那就等于说你没有感觉。
承认你有感觉内容,假设你对你的感觉内容又不能加以后感念的整理或排列,譬如你只是说“我看见一个黄色的木料桌子”,但别人问你在何时在何处看见一个黄色的木料桌子,而你又说不出时间和地点来,那我们也只能说你是在虚构在撒谎,而否认你对于那桌子有了清楚的客观的自然知识。
但对于感官事物之加以先感念和感念的两重的时空排列,乃人人所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自然能如此、必然须如此的先天的认识功能。所以我说时空为自然知识所以可能的自然之原则或标准。
《近代唯心论简释》就是这种通过彻底理解而跨越藩篱、让中国自家哲理新生的卓越努力。其蕴含之丰富,追究之原本,表达之活泼流畅、无体系化而自有结构,足以促使读者去做原本的探索和开显,而不会阻碍他或她自己思想和人生独特性的发挥。
贺麟译作
3.《精神现象学》(上下卷)
〔德〕黑格尔 著
贺麟 王玖兴 译
黑格尔的一部独立巨作,黑格尔思想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及其辩证方法都渊源于此。
上卷简目
序言:论科学认识
导论
甲、意识
第一章 感性确定性;这一个和意谓
第二章 知觉;事物和幻觉
第三章 力和知性;现象和超感世界
乙、自我意识
第四章 意识自身确定性的真理性
丙(甲)、理性
第五章 理性的确定性与真理性
译后记
再版后记
下卷简目
丙(乙)、精神
第六章 精神
一、真实的精神,伦理
(a)伦理世界,人的规律和神的规律,男人和女人
(b)伦理行为,人和知识和神的知识,罪过与命运
(c)法权状态
二、自身异化了的精神,教化
A.异化了的精神的世界
(a)教化及现实王国
(b)信仰与纯粹识见
B.启蒙
(a)启蒙与迷信的斗争
(b)启蒙的真理性
C.绝对自由与恐怖
三、对其自身具有确定性精身、道德
(a)道德世界观
(b)倒置
(c)良心,优美灵魂,恶及其宽恕
丙(丙)、宗教
第七章 宗教
一、自然宗教
(a)光明之神
(b)植物和动物[崇拜]
(c)工匠
二、艺术宗教
(a)抽象的艺术品
(b)有生命的艺术品
(c)精神的艺术品
三、天启宗教
丙(丁)、绝对知识
第八章 绝对知识
译后记
《精神现象学》首次出版于1807年。作为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阐述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精神现象学》总结了黑格尔以前的哲学家们的哲学研究成果,宣告了未来哲学的大纲。
4.《小逻辑》
〔德〕黑格尔 著
贺麟 译
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鹜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
一方面由于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的琐事予以太大的重视,另一方面,现实上最高的兴趣,却在于努力奋斗首先去复兴并拯救国家民族生活上政治上的整个局势。这些工作占据了精神上的一切能力,各阶层人民的一切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致使我们精神上的内心生活不能赢得宁静。
一般讲来,精神的力量在时间里已有了如此广大的效力:即凡现时尚能保存的东西,可以说只是理念和符合理念的东西,并且凡能有效力的东西必然可以在识见和思想的前面获得证明。
由此足见教育和科学所开的花本身即是国家生活中一个主要的环节。我们这个大学既是大学的中心,对于一切精神教育,一切科学和真理的中心,哲学,必须尊重其地位,优予培植。
放弃对真理的知识,自古就被当作最可轻视的、最无价值的事情,却被我们的时代推崇为精神上最高的胜利。 真理的王国是哲学所最熟习的领域,也是哲学所缔造的,通过哲学的研究,我们是可以分享的。凡生活中真实的伟大的神圣的事物,其所以真实、伟大、神圣,均由于理念。哲学的目的就在于掌握理念的普遍性和真形相。 自然界是注定了只有用必然性去完成理性。但精神的世界就是自由的世界。举凡一切维系人类生活的,有价值的,行得通的,都是精神性的。而精神世界只有通过对真理和正义的意识,通过对理念的掌握,才能取得实际存在。 追求真理的勇气,相信精神的力量,乃是哲学研究的第一条件。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那隐蔽着的宇宙本质自身并没有力量足以抗拒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毅的求知者,它只能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妙公开给他,让他享受。哲学的开端就是一个假设。
黑格尔的《小逻辑》是构成他的《哲学全书》的一个主要环节,本来是印发给学生的讲义性质。是黑格尔于最后十余年内的心血。它的好处在于把握住全系统的轮廓和重点,材料分配均匀,文字简奥紧凑,而义蕴深厚。初看似颇难解,及细加咀嚼,愈觉意味无穷,启发人深思。他的学生在他逝世后编订全集时,再附加以学生笔记作为附释,于是使得这书又有了明白晓畅、亲切感人的特点。尤其是关于思想对客观性的三种态度及概念的推论等,都是《大逻辑》所没有或极少见的,特别值得重视。
5.《哲学史讲演录》
〔德〕黑格尔 著
贺麟 王太庆 等译
《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最天才的著作之一。
——恩格斯
“假如人们不只像恩培多克勒那样讷讷不清地说到这一点,而是在它应有的结论中并以理智为准绳来理解这点,那么人们就会看到,友谊是善的原则,而仇恨是恶的原则。以致人们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说恩培多克勒第一次把善与恶建立为绝对的原则;因为这个善是一切善的原理,这个恶是一切恶的原理。”
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指出了“普遍”的痕迹,因为研讨自在而且自为的原理这个概念,对于亚里士多德是必要的。但是这只能是这样一种概念或思想,它自身直接是自为的(自在的并不自为,而是为他,如有与无的形式统一);这样的原理从前我们还未曾看见,而是在阿那克萨戈拉那里我们才第一次发现。
亚里士多德在赫拉克利特那里找不到善的原理,因而他想在恩培多克勒这里去发现它。
我们了解的善是指自在而且自为的目的,是指自身完全巩固的东西。
我们曾多次表示,亚里士多德在以前的哲学家那里找不到运动这一原理;他说,人们不能从“有”去理解变化。现在我们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在“变”[即生成]的运动中发现了这个原理。
但是亚里士多德把一种更为深刭的原理叫做“为谁”、“目的”;善是那种为自身而存在的东西。目的是一种内在自为地稳固存在着、自己规定自己的概念;所以它是绝对自为的真理,一切其他的东西由于它而有其存在。
如果我们把目的(善)作为真理来说明,那么它就还有行动的特征,自我实现的特征,自身目的的特征,自在自为的概念的特征——目的自为地规定着自己,并且同时就是产生自己的行为;这样,目的就是理念、概念,这个概念使自己客观化,而在它的客观性中与自己同一起来。
亚里士多德在赫拉克利特那里找不到目的的原理、自我保持等同的原理、坚定不移的原理;所以他强烈地攻击赫拉克利特,因为在后者那里只有变异,没有回复,没有目的。他相信现在在恩培多克勒这里找到了它;但同时他说,恩培多克勒仅仅讷讷不清地说到它。
本书是黑格尔的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被誉为“哲学史”的开山之作。哲学史所昭示给我们的,是一系列的高尚的心灵,是许多理性思维的英雄们的展览,他们凭借理性的力量深入事物、自然和心灵的本质。
6.《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
〔德〕黑格尔 著
贺麟 译
了解和研究黑格尔早期神学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每一个算得是民众宗教的宗教,必定应该具有使心情和幻想得到满足的特点。即使纯洁的理性宗教也将体现在人们的灵魂里——特别是在民众的灵魂里。
当然对于这本身已经同神话密切联系着的宗教,为了防止幻想之冒险式的狂诞驰骛,为了至少给幻想指出一条美好的道路,使它尔后可以在这条道路上撒满鲜花,那将会是很好的。
不过另一方面,幻想却很容易陷于稚气。
因为真正讲来,那可爱的、美丽的、从感性中吸取来的颜色是为我们的宗教精神所排斥的。一般讲来,我们太多地是重理性、重言辞的人,以致不能喜爱美丽的形象。
就仪式来说,一方面没有仪式的民众宗教当然是不可设想的,但另一方面又必须说,没有东西像仪式那样更严重地妨碍民众抓住宗教自身的本质。
本书收辑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民众宗教和基督教》、《耶稣传》、《基督教的权威性》、《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运》以及《1800年体系残篇》等五篇论文,是了解和研究黑格尔早期神学思想的一手资料。
7.《伦理学》
〔荷兰〕斯宾诺莎 著
贺麟 译
要成为一个哲学家,必须首先成为一个斯宾诺莎主义者。
——黑格尔
斯宾诺莎和王阳明两人都算作是“致良知”的哲学家,不过一个偏重道德的致良知,一个偏重科学的致良知。
——贺麟
由于爱自己而将自己看得太高就是骄傲。
由于痛苦而将自己看得太低就是自卑。
——斯宾诺莎
例如一个人如果有意去看一个远距离的东西,这个意愿便使他的瞳孔放大,但是假如那人只是想要放大瞳孔,这个意愿却不会产生所期望的结果,因为足以驱使生命精神影响视神经做某种运动,使得瞳孔放大或缩小的松果腺,尚未自然地与要放大或缩小瞳孔的意愿联系起来,而只是与要看远距离或近距离的东西的意愿联系起来。
后他认为,虽然松果腺的每一个运动与我们有生以来所有思想的总数中每一个思想都似乎自然地联系着,但由于习惯的关系,也可以与别的思想相联系。
于是他便得出结论说,决不会有一个心灵会软弱无力到经过适当的指导还不能得到控制自己情感的力量。
《伦理学》一书是斯宾诺莎的主要著作,他的哲学思想基本上都表述在这本书中。他写这部著作花费了十多年的功夫,从1662年写起,到1675年才完成。在他生前,这部著作并没有发表,死后才由他的友人出版。而出版不久,就被当时的荷兰当局视为“亵渎的、无神论的学说”,禁止发行。
《伦理学》一书是用“几何学的方法”写的。斯宾诺莎把人的思想、情感、欲望等等也当做几何学上的点、线、面一样来研究,先提出定义和公理,然后加以证明,进而作出绎理。
8.《知性改进论:并论最足以指导人达到对事物的真知识的途径》
〔荷兰〕斯宾诺莎 著
贺麟 译
斯宾诺莎最早的一部著作
探讨寻求知识的途径和解决方法
因为没有东西,就其本性看来,可以称为完善或不完善,特别是当我们知道万物的生成变化皆遵循自然永恒的秩序及固定的法则的时候。
凡是足以帮助他达到这种完善的工具为真善。
至善乃是这样一种东西,人一经获得之后,凡是具有这种品格的其他个人也都可以同样分享。
我们首先必须尽力寻求一种方法来医治知性,并且尽可能于开始时纯化知性,以便知性可以成功地、无误地,并尽可能完善地认识事物。
对那些不违反我们目标的一般习俗,都可以遵从。
由泛泛的经验得来的知识,亦即由未为理智所规定的经验得来的知识。我们所以仍然称它为经验,只是因为它是如此偶然地发生,而我们又没有别的相反的经验来推翻它,于是它便当作不可动摇的东西,留存在我们心中了。
凡是与他物有关系的东西——因为自然万物没有不是互相关联的——都是可以认识的,而这些事物的客观本质之间也都具有同样的关联,换言之,我们可从它们推出别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又与另一些观念有关联。
思想之所以称为真,乃由于它客观地包含着某种原则的本质,而这个原则乃是在自身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是没有原因的。
本书是作者关于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著作,共分五个部分:论哲学的目的、论知识的种类、论知性、论想象、论界说。
每日一书
《形而上学的国家论》
每日一词
《辞源》(第三版)
责任编辑:
网址:贺麟书单|读书需自用思想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5246
相关内容
贺麟书单|读书需自用思想海淀区举办“思想领航 书香润心”读书活动
一起来读书!斗鱼联合人民阅读推出“书香墨韵 悦读同行”书单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100个书单(非常值得收藏)
今天,躲进自己的“书”式圈 | 封面书单·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 | 感受自然与生命,这份生态书单请收藏!
110种科普图书参评,第五期“新发现·科普书单”即将发布
公共选书人杨素秋:读书像健身,要有思想的“腹肌”要看好书
书单的意义: 好书是被评价出来的
中国出版集团2024年全民阅读书单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