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被“三国演义”误导了,杨修不是死于小聪明,而是参与了夺嫡

发布时间:2024-09-17 15:32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的历史小说,讲述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故事。 #生活常识# #历史文化普及#

杨修之所以被我们熟知,多半是由于《三国演义》的塑造。杨修是《三国演义》塑造的才子之一,可惜结局令人十分惋惜。罗贯中在书中是这样描述杨修之死:“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说其被处死的原因是“扰乱军心”。

要知道,古代“扰乱军心”可是重罪,被杀头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不过,历史上的杨修真的是犯了“扰乱军心”的罪名才被处死吗?

其实,“扰乱军心”只是《三国演义》服务于剧情的产物,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曹植夺嫡失败,杨修其实是被牵连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个原因,曹操担心杨修“没事找事”。

《三国志魏书》记载:“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这段文字是说,曹操担心杨修颇有才华,又是袁术的外甥,所以害怕生出什么意外的变数,所以找个罪名杀了杨修。这个时候,曹丕已经被定为继承人了,那么曹操又是担心什么事情“有变”呢?

曹操担心的就是杨修有变。如果想全面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从曹植和曹丕的夺嫡之战说起。起先,曹操对曹植这个儿子十分器重,认为曹植遗传了自己的才华。曹植也确实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对家国大事也颇有见地。不过,在处理国事的方面,曹植身边的智囊没少起作用。

而《三国演义》描写了曹操试探曹植和曹丕才能的故事。说是,曹操想知道曹植和曹丕谁更有才,所以出题考他们二人,曹操发现曹植作答如流,于是认为曹植比曹丕有才华。不过,随后就有人告诉曹操,曹植的答案其实是杨修告知曹植的。这时,曹操就对曹植有些失望了。

曹操是个生性多疑的人,通过一个测试,发现了自己心中的最佳答案不是两个儿子说出来的,而是一介谋士杨修说出来的,不得不承认,杨修很可能比自己两个儿子都有才,将来会不会威胁到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实在不好说,为了防止“终始有变”,还是先杀为敬吧!

第二个原因还是要怪曹植不知收敛,太过高傲。

上文说到,杨修其实是被曹植牵连的。据《三国志》记载,曹植好多次机会被立为储君的:“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不过为什么太子头衔没有落在曹植头上呢?这还是得说说“司马门”事件。

关于这一事件,《三国志》写道:“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曹植乘车从天子出入的司马门疾驰而出,彻底惹怒了曹操,曹操还杀了“公车令”,可见这是一件僭越的大事。

古人讲究“君臣父子”,曹植再放肆,也不能不顾君臣之道,这一事件彻底断送了自己的太子之路。而杨修本身恃才放旷,又有这样的主公,自然会被曹操划到僭越的队伍中,一定没有好果子吃的。

第三个原因,还是要说杨修自己越界了。

为人臣子要为自家主公考虑没有错,但是参与人家的“夺嫡大战”就是他的错了。自古以来立储都是大事,成功了还不一定加官进爵,不成功一定会被新帝记恨。杨修如此聪明的一个人,不可能想不到这些。而事实上,在曹丕被立为储君后,杨修也曾预测到自己的命运,他知道自己是无法善终了。

不得不说,杨修之死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正史里,都是十分值得玩味的一件事。杨修也是历史上难得一遇的奇才,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还是无法善终,这其中的缘故还是与古代继承制度息息相关。

成王败寇,相信杨修自己也清楚,自己死得不冤。不过,还是要提醒大家,千万不要被《三国演义》误导,以为杨修只是因为小聪明惹恼了曹操才会被杀,从而忽略了那场夺嫡之战带来的深远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网址:别再被“三国演义”误导了,杨修不是死于小聪明,而是参与了夺嫡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53487

相关内容

别被《三国演义》骗了,杨修之死,并非是因为他在曹操面前抖机灵
大胖橘的礼节真是优雅极了,果然配得上九子夺嫡的背景呢!
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为何很多人觉得“烂尾”了?
精武门被称为教科书的误导,演员的功夫不是演的
原创《三国演义》中与历史不符的另外20个事件,你知道多少?
曹操帐下五子良将的真实结局如何?与《三国演义》的记载有无出入
60岁以后,和儿女相处,最好别花这2种钱,不是小气,而是智慧
崔行舟重申她是良家女子,并承认是自己误导了她,警告任何人不得再出言不逊…
李晨前面狗仔不是爆料和杨颖在一起了?
《三国演义》的“五虎上将”里为什么是赵云而不是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