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郑晓龙、于和伟、尹鸿等中外嘉宾有话要说
如何选择适合的讲座主题和嘉宾 #生活技巧# #家庭教育建议# #家庭教育讲座#
在9月20日举行的2024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传播:影视制作与时代表达”平行论坛上,针对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国产影视作品走向世界,来自国内外的行业代表、专家学者发表主题演讲。
【嘉宾声音】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
尹鸿:
把中国故事变成世界故事
如果说文艺是世界性语言,影视则是文艺创作中覆盖面最大、传播门槛更低的文化形态,在文明互鉴、文化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电影的国际交流传播发展历程,从最早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国际主流影视节展,到2000年前后逐渐进入国际主流影视市场,再到逐渐融入世界电影产业、主动介入国际影视工业。
今天,电影的跨文化传播面临一些新现象。好莱坞在中国的影响力明显下降,与此同时,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也同样面临复杂困境。这跟今天面临的复杂地缘政治形势、国内外经济文化外交形势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中国电影的国内票房可能非常高,但在海外仍然有扩展的机会和空间。形成这一挑战的原因很多,比如价值观的冲突、中国式现代化还没有充分被不同国家和文化完全理解、有些国家设定了产业壁垒,以及我们创作中的一些文化表达在传播中会产生“文化折扣”,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接受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大国,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使命。中国影视如何更好地完成跨文化传播,要解决全球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我们要在全球背景下看待民族性,同时在发掘民族性优秀文化元素时,考虑到全球可接受性。
讲中国故事和讲好中国故事应该是一个层级向前的递进。核心是回到人的故事,而人的故事核心是人性的故事,只有这样,中国故事才能变成世界故事。尊重传播规律、艺术规律、市场规律,是跨文化传播重要的桥梁。
中国导演、编剧、出品人郑晓龙
郑晓龙:
创作要深刻挖掘人性和时代背景
创作具有中国品格、中国气派、中国风范的影视精品,需要我们从真实的中国故事出发,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关注作品的价值观,并在创作过程中深刻挖掘人性和时代背景。
文艺理论有句话:形象大于思维,指的就是塑造好形象。中国故事不仅仅是关于中国的故事,更是塑造中国形象,贴近中国社会现实与时代,传递中国价值观的故事。创作电视剧《功勋》时,我要求所有主创人员去看大量文字和影像资料,去功勋人物曾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走访,找到他们的时代背景、职业特点、性格特征,努力抓住每个人物的精神内核。
影视作品的中国气派体现在对于时代精神的深刻把握和表现上。这要求影视创作要深知时代,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广大人民群众喜怒哀乐以及背后折射出的社会现实中提取素材。
多年来,我一直要求创作人员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要提高自己对社会对生活对人性的观察力和认知力,要不断提高讲故事的技巧和制作水平,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这是练内功。很多导演的作品完成度不错,但就是差口气,总也拍不出上上作品,就是因为内功不足。
再就是传递中国价值观。在国际表达中,我们要避免简单的文化输出模式,注重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与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共通性、共融性,通过作品展现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观,以此增强中国文化在全球语境中的影响力。海外版《甄嬛传》的介绍词是:“一个不屈的灵魂,一个弱女子,对抗整个大清帝国。”这是海外观众自行领悟的,可见价值观的共通性为国际传播提供了价值纽带。这种跨文化的价值观和共情能力,正是中国影视作品得以走上国际舞台的关键。
英国导演、编剧柯文思
柯文思:
《黑神话:悟空》传递中国魅力
随着中国伟大复兴进程的深入推进,中国电影在全球舞台的地位正在日益上升。好莱坞电影人意识到,把中国演员、中国面孔、中国故事融入自己的电影,他们就可以在世界上人口最多、发展最迅猛的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份额。因此,我们今天熟悉的中国和亚洲人面孔,在西方电影大片中越来越常见。不要低估这种进步,因为当中国面孔成为正常现象、更少扮演恶人,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就会改变,不会再是那种神秘、恐惧和怀疑的印象。
我对中国电影产业充满信心。未来的几年里,无论是表现当代生活的题材也好,还是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全新阐释也好,或者科幻小说,比如《流浪地球》《三体》,我相信中国都能打造出杰作。如果能利用好这些作品里的“中国魅力”,是不是能消除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和偏见?
最近中国开发的电子游戏《黑神话:悟空》在国内外引发轰动,成为全球讨论的话题。不管是游戏、电影还是电视作品,它们都可以鼓励人们探索中国经典价值观。我们也可以从《黑神话:悟空》中学到一些启示:中国该如何将其电影、电视节目和游戏推向世界舞台,融入全球媒体生态系统?目前中国已经拥有强大的全球媒体平台,如果能把高质量的中国影视作品免费向全球观众播出,就能让他们敞开心扉,感受到中国无可争辩、不可抗拒的魅力。
中国国家一级演员于和伟
于和伟:
面对流量要给出好作品
说到演员这一职业的自我要求,创作一定要贴近人群、贴近生活、贴近历史。表演最根本的考验是对人物的认知,你是怎么认知不同的人物和人物关系、人类情感,只有先了解历史、了解生活、了解人,有了一定积累,我觉得才能在一个好故事里塑造好人物。人物情感具有人类共性。我演过刘备、曹操、陈独秀等历史人物,也演过原创戏剧人物,不论什么人物,首先要回到人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让观众共情。
文艺作品在创作期间不能脱离群众,文艺作品问世后,创作者也不能忘了多和观众交流。在和观众沟通过程中,需要保持一些引领性。新媒体时代,有时候观众的兴趣点是创作者始料未及的。比如,我的表演片段“接着奏乐接着舞”之前在网络上被网友自发传播,我猝不及防地获得了一些流量。我觉得流量没有错,关键是面对流量我们能给出什么。应该是给出好的作品、正确的价值观表达、真实的人物、真诚的情感。我们不能抱着流量至上或者为了获取流量的心态去创作,而是要怀抱着给观众提供好内容的初衷来支撑创作。
文艺创作者也要更多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北京文化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我们不仅要多学习了解国外民族文化和作品,也要通过作品让各民族的艺术形式在国际上得以展现,让国家文化输出形成文化名片,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我们的文化、心灵、情感和精神世界。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袁云儿,蔡代征
责任编辑:
网址:影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郑晓龙、于和伟、尹鸿等中外嘉宾有话要说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55279
相关内容
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如何讲好“四库故事”?
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成立20周年 横店将持续讲好中国故事
梁鸿×郑在欢×宥予:离家之后
现实主义作品是有长久生命力的
中国故事|与龙共舞
集龙文化与中国建筑艺术于一体 《九龙壁》摄影图集出版
郑晓龙透露:华妃最后一场戏确实不易拍摄…
IP影视开发大会:从文学到影视的路,如何走得好
二人再度联手,郑晓龙计划拍摄新版《红楼梦》——继《甄嬛传》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