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断舍离:百台国产相机实战,拍完胶卷送给有缘人,留下故事

发布时间:2024-02-10 18:25

在拍摄前思考故事线,通过照片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生活乐趣# #摄影#

原标题:2024年断舍离:百台国产相机实战,拍完胶卷送给有缘人,留下故事

2023年我忙忙碌碌做一件事:探访百位相机收藏人士,然后想出一本相机收藏人物故事书,而今这百位采访目标基本完成了,这一年好忙碌啊!

2024年又该做什么呢?转起来的车轮好像停不下来了......

这几天我在思考做一件和相机持续相关的事,就是进一步的断舍离。

2021年我曾经将自己的部分藏书捐出,主要是摄影杂志、国内出版的摄影书刊,以及香港与日本的摄影书刊,共计50余箱,分别赠给了三家老相机收藏馆。另外还有25箱早年的文学刊物,赠送给了上饶女子文学会。

接下来再舍什么呢?是不是到了相机了?

记得几年前,沈铭老师几次同我说过:你以后外出带一台胶片相机,采访拍摄时也拍一些胶片,要不走这么多地方,只拍数码片可惜了。

我觉得也很好,也曾带过几次,但最后都没有太大兴趣,反倒是怎么带出去,又怎么带回来,没有拍几张。

找不到文化主题,也没有拍摄范围的定位,无法让自己找到专注点和提起兴趣。

胶片相机不同于数码,可以边拍边看,照不好重新拍。胶片需要冲洗后才能见效果,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期盼和等待,这不符合当下立拍、立显、立看的,一分钟都不想等摄影快餐拍摄理念。

何况现在的胶片很贵了,冲洗费用也很高了,玩胶片,是烧钱啊!

然而今年我探访相机收藏家,看到的都是传统的胶片相机,它们静静的摆在那里,忽然想到它们最后一次被按下快门是什么时候,它们最后的一张胶片又是拍到了什么呢?

它们有灵魂?有记忆吗?

于是产生一个想法,把我收留的一些普通国产相机拿出来,去拍摄一卷,然后把这台相机送给有缘的人。

关于国产相机,我们很多人都使用过,现在也有很多人收藏,单只是谈论器材和历史比较多,而评论照片和使用过程比较少,我何不用国产相机再拍一次,再谈谈体会呢?

这个想法,设想逐渐丰满起来,可不可以成为我的一个旅行或把玩相机文化主题,现在想到的是:

一、选用100台国产的各个时期相机,尽量是不同款式,120和135都要有,单反、旁轴、傻瓜、简易相机也都要有,拍摄100个胶卷,然后把相机送人;

二、每一台写一篇,最后是100篇文章,首先介绍一下相机的基本情况,其次是介绍拍摄过程,另外是介绍送人的简单故事。要不同地区,三教九流,或者旅行途中的陌生人,再把胶片拍摄照片附上;

三、胶片必拍两张,一张是我拍摄要送给的人,另一张是教会他给我拍摄人像。

这样送出100台老相机,也就是100个故事或者100篇文章,如果效果好,最后也可以考虑出书,就是一本国产相机的实拍经历了,弥补国产相机实拍体会上的不足了。

我把它的文化定性为国产老相机最后“一战”,然后就让它再次回归社会,最后不知道再去向何方了......

我把这个想法同朋友说了,立刻得到支持,不仅精神上支持最主要的支持是还要捐给我相机,在沈阳已经有四、五个人要相助,其中丁竞杰不仅给了好几台相机,还给了一堆一次性相机,说要我拆里面的胶卷用。

而上海的付兵凯说要负担我的胶片冲洗和扫描,而北京的胡浩先生不仅说要赞助相机,还要帮我修理有问题的相机......

现在好像开弓了......

大家有什么好的想法和建议?我想听一听。

责任编辑:

网址:2024年断舍离:百台国产相机实战,拍完胶卷送给有缘人,留下故事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5530

相关内容

2024年断舍离:百台国产相机实战,拍完胶卷送给有缘人,留下故事
看了央视大型纪录片《生活的减法》,我才真正理解了“断舍离”
张馨予追《玫瑰的故事》 谈观后感:希望玫瑰赶紧断舍离
《断舍离》作者山下英子新书《俯瞰力》,深港首发
写作|断舍离里的过去与将来
宝总身边的女人都离开而去,玲子断舍离,汪小姐和魏总成立公司
新年上班的第一天,最好的断舍离,是尽快扔掉这4样旧东西
女孩子,爱自己最好的方式,学会断舍离
不是我看不上国产剧,这tm拍的都是些什么啊
五张“全家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