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 - 那个被无数女人爱的男人,最后出家了

发布时间:2024-09-21 13:29

了解无人机的最低飞行高度: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规定 #生活技巧# #数码产品使用技巧# #无人机飞行技巧#

李叔同与爱人告别

1918年,正月刚过,冬末初春的杭州烟雨霏霏。白堤外西湖边,一位穿着留袖和服的女人,撑着一把油纸伞缓缓走来,她要去和他的丈夫诀别,因为此刻,她的丈夫已经决定要剃度出家,皈依佛门。

这个决心出家的男人就是李叔同,出家后法号弘一法师。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李叔同:“他是我们那个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却舍掉一切出家了。

或许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两种以上的生活状态,但绝大部分人按青少年和中老年来划分,并且这两种人生状态往往有很好的衔接性,而李叔同的两种人生状态却截然相反,他半世风流半世僧,这世上还能有几人?

李叔同在临终前说自己:“悲欣交集。”可哪种生活状态是“悲”?哪种是“欣”?或许连他自己都模糊了这其中概念,人生一世,何其短暂,他这一生,只为听从自己内心罢了。

且看他填词的一首《送别》,不正是同这个世俗世界作别吗?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纵有千金, 千金难买年少

李叔同,谱名文涛,字息霜,号叔同。出生在一个钟鸣鼎食之家,其父李筱楼考上过进士,当过吏部主事,后辞官经商,先后创办了“桐达”等几家钱铺,挣得偌大一份家业,在天津很有名望,被人称为“桐达李家”。

一直觉得李叔同像是书里走出来的贾宝玉,同样的一表人才,同样的富足豪门,同样的才情烂漫,也有同样的风流倜傥。

生在这样家庭的李叔同,一出生便享尽了人世间的荣华富贵。自古富二代常多情,少年的李叔同经常出入各大梨园听戏,一来二往就与当时最负盛名的戏子杨翠喜互生好感。

这算做李叔同的初恋,自然是让李叔同常常小鹿乱撞,他总会在杨翠喜唱完戏后,执一提红灯笼,送她回家,在他眼里,杨翠喜如花如月,弱柳扶风,娇羞低头的样子纯净美好,为此,李叔同还作诗一首来写他的初恋:“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阴,朝朝香梦沾”。

但是,这纯净的初恋却逃不出夭折的宿命。自古名妓多身不由己,不久后,杨翠喜被袁世凯当做礼物送给了当时权倾朝野的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后又被送给商务局总办王益孙为妾,杨翠喜成为了官场狗咬狗闹剧里的一枚棋子。

李叔同的初恋也戛然而止。

李叔同和杨翠喜

痛失所爱的李叔同从天津到了上海,进入南洋公学继续他的学业,从师蔡元培。但是这时的中国并不太平,“故国天寒梦不春”,1901年,军阀动荡的中国哪里有什么春天?

李叔同仍然看不清前方的路,他选择了再次沉迷酒色生香。高富帅永远是最吃香的,李叔同很快就成为上海声色场所里最靓的仔,配着老上海诱人的红灯,耳边环绕着悠闲的上海老曲,他每天游弋在上海滩各个名伶中,游刃有余。

在这里,李叔同也爱过一个女人,她叫李苹香。与别的女人不同,李苹香修养好,见识广,写得一手好诗词,是非常有才情的一个女人。

如果说李翠喜是初恋,那么李苹香算作是知己。她懂他的内心苦闷、懂他的家国情怀,懂他的迷茫,懂他的不安。人生难得一知己呀,有这样一位美人能听懂自己的内心,怎么会不爱她呢?

毕竟“谈得来”,才能久处不厌。

于是李叔同成了李苹香的常客,两人常常一同喝茶、游园、做爱做的事。纸醉金迷中,李叔同得到了短暂的快乐。

李苹香

如果不是李叔同母亲去世,恐怕李叔同会一直这样沉迷下去。

1905年,陪伴了李叔同26载的母亲过世了,这位孝子着实受了很大打击。李叔同扶柩回乡,以一人之力反对祖制,让作为“小妾”的母亲从正门进来,还效仿“东西各国追悼会之例”,给母亲举行了一个既中又洋的盛大丧仪,在400多名吊唁宾客面前为故去的母亲弹钢琴唱歌,这在当时都是不伦不类的行为。

但是李叔同哪管什么祖制,哪管什么规矩,他就是一个不拘一格的人。

眼界大千皆泪痕,为谁惆怅为谁颦

李叔同的母亲对他的影响是颇为巨大的,这种影响在两件事上表现的最为明显。一件是在母亲的安排下,李叔同娶过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俞氏。还有一件是母亲去世后,李叔同抛弃国内一切出国留学疗伤。

电影《一轮明月》剧照

这世上的男人分为两种,爱妈和爱老婆。很少有儿子在情感上对父亲过分依赖的,父亲的影响往往表现在事业上居多,而母亲的影响却总是潜移默化地根植在儿子的内心。

或许婆媳关系的根源就在这里。男人爱妈会被指责“妈宝男”,男人爱老婆,会被骂“娶了媳妇忘了娘”,这样看来,男人是真难。真能左右逢源的男人少之又少,大多数男人都要选择一派,李叔同选了爱妈的那一派。

母亲去世了,李叔同果断和李苹香分手去了海外,也是爱过的人,却从来没有过承诺。反而是母亲包办的婚姻,即使不爱,李叔同还是欣然答应了。

这段婚姻是在天津的时候操办的。新娘是津门茶商之女,最传统的中国女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安分守己,恪守本分,自然是母亲眼中最合适的人选。

俞氏与李叔同

但是李叔同对这个比自己还大两岁的女人是一点不爱的。比起那些叱咤风云的名优歌姬,这个老婆总是乏味了些,不过是尽丈夫的本分,成家立业,传宗接代。

俞氏是旧社会一抓一大把的女人,生了儿子后就留在天津。李叔同去上海没有带她,后来出国留学也没有带她,甚至在回国后,李叔同从日本带回了一位日本妻子,还是在上海杭州居住,很少回天津的家了。

俞氏就这样一个人带着孩子挨过了生活所有的苦,没有改嫁,不懂得寻找自己的幸福,这是那个时代给女人的伤痛,也是女人自己解不开的死结。

后来,有记者采访李叔同孙女,她这样说:“祖父通过写信的方式与家里联系,他常常写给他的二哥或者管家,从未给祖母写过信。”

李叔同孙女接受采访

如果放到现在,一定有不少人狠批他“渣男!”但是在那个封建的中国,却有太多身不由己了。婚姻本是父母之命,家里定的亲是不好退的,这的确为难了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先进分子,就连鲁迅先生都没有躲过这一劫。

对俞氏的同情是有的,她作为一个女人,一辈子的辛劳也着实让人敬佩,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一个是封建女性,故步自封,一个是走在时代最前端的读书人,是怎么也不会聊到一块去的。

毕竟,精神上的门当户对也至关重要。

李叔同和俞氏的婚姻注定成为了一场悲剧。

放到现在也一样,婚后一方原地踏步,而另一方节节高升,必然会危及婚姻,带来隐患。可见,人的自我提升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止步的。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刚刚讲过,李叔同在母亲去世后,很受打击。他自己都说:“丧母后的我,如游丝飞絮,再无牵挂”。恰好当时南洋公学限制学生阅读自由,激起学生的愤怒,蔡元培先生站在学生一边据理力争,但无效果,于是带领学生和积极教师毅然离开南洋公学。

为了缓解失去母亲的悲痛,离开学校后的李叔同东渡到了日本。

也许正如高晓松说的:“

有才华的人到哪儿都是大师。

”到日本后的李叔同,因为热衷于话剧的推广,再一次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

在日本留学的日子里,李叔同一心想把话剧推广到国内,希望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启迪人们的心灵。他创办了话剧社,积极奔走,甚至在缺女演员的情况下,不惜男扮女装出演了轰动一时的《茶花女》,

他果然还是那个心中认定了目标就什么都不管不顾的实践者。

《茶花女》的成功也推动了话剧在国内的流传。李叔同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话剧第一人。

李叔同《茶花女》剧照

不过,在话剧方面大放异彩的李叔同在日本学习的专业却不是戏剧,而且绘画。

他学习的是西洋画。众所周知,西洋画不同于中国水墨画,西洋画有一项基本课程就是,裸体写真。

对于从封建国家走出去的李叔同来说,却并不为此拘束,让他犯难的是找不到模特。按说,像现在的校草一样,李叔同很自然地成为一些女性心中的白马王子,找到这样一位模特对他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艺术创作的人,大概都讲究一个灵感,李叔同就是在等给他这个灵感的人。

很快,李叔同遇到了这个女人。她是房东的女儿,叫雪子。初次见到雪子的李叔同只觉触电一般,一股热血直愣愣地冲上了脑门。

这种感情,被李叔同称为了爱情。与之前那些女人都不同的一种更深厚更难说清楚的感情。

被爱情包围的李叔同开始有意无意地接近雪子,慢慢地,两个人就熟络起来。

直到有一天,李叔同深情地看着雪子说出了藏了很久的诉求:“可否做我裸体写真模特?”

雪子先是一楞,随后就含羞同意了。

雪子和李叔同

找人体模特在日本并不罕见,于是,两人就在李叔同的出租屋内开始了艺术创作。

这样的故事,散发着浓浓的荷尔蒙气息。

郎情妾意两个人,顺理成章地在一起了。

两年后,李叔同学成归国,这次他没有与爱人分手,而是把雪子带回了国。至少从这件事情上,我相信李叔同确实把雪子视为爱情。因为相比之前的恋爱,已经特殊太多了。

回国后的李叔同开始任教,做起了老师,与雪子的婚姻生活也渐渐平淡起来。

爱情是美好的,这点毋庸置疑。但爱情也是脆弱的,脆弱到半点考验都是经不住的。生活的琐事已经足够消磨爱情,只可惜总有些人,偏偏喜欢试探爱情,考验爱情,到最后,往往弄得一身伤,却又抱怨: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虽然史料没有记载李叔同与雪子的婚姻状况,只说他们一同创办期刊,也算夫唱妇随。

但是,比起被忽视的俞氏,雪子才算真正与李叔同过日子的女人。那些稀疏平常又锅碗瓢盆的日子,哪里不会考验他们的爱情?

雪子是日本女人,自然有日本女人的隐忍,但是,

如同每一个远嫁的女子一样,远嫁是为了爱情,步入婚姻后又免不了寻找当初爱情的影子,殊不知,远嫁本身就是一场赌博。

女人是有多爱一个男人,才愿意抛弃一切跟他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最后,雪子赌输了。

她没有输给生活的苦难,没有输给情敌,但她一定没想过,一段从荷尔蒙开始的爱情,最后输给了佛。

李叔同决定要到杭州灵隐寺出家的那一刻,雪子哭着挽留,求他留下,甚至提出要一起出家,只盼余生相伴,李叔同拒绝了。

李叔同还是那个义无反顾的李叔同呀

,这不正是女人们当初爱的样子吗?

出家后的李叔同

李叔同给雪子写的信里说,“我心意已决,但我非薄情寡义。”

这是雪子理解不了的不薄情寡义。

也是李叔同留给后世的谜。

到底为何要出家?风流才子李叔同怎么可能出家?

爱,就是慈悲

在我看来,李叔同出家,看似匪夷所思,却也是情之所至。

首先,跟李叔同的情史有关。牛奶再好喝,喝多了也会腻,一个男人经历过多次婚姻恋爱,时间久了,这些俗世红尘已然食之无味。与其每天被俗事所累,倒不如一个人逍遥自在。

其次,有才华的艺术家总会有些与众不同。天才与傻子只有一步之遥,才华横溢如李叔同,思维模式自然是不能被常理所解释的。

再次,杭州是佛教圣地,有句老话评价杭州:“杭州多的就是蚊子和寺庙。”李叔同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每天遛弯去的都是寺庙,听到的多是和尚们念的经文,没准走在路上,都会像许仙碰见法海一样,碰到一个不知名的和尚游说他有慧根,要出家。

再加上李叔同好友夏丏尊等人也都是爱佛之人,他们聚在一起常常为佛教现状而担忧,这样一来,李叔同更加觉得自己有一份“振兴律宗”的责任在身。

一次偶然的“入山断食”后,李叔同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天命,毅然决然出家了。

弘一法师

最后,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李叔同对家国的无能为力让他只能逃避。从少年起,李叔同寻花访柳不也正是对时局无奈,整日迷茫,所以纵情放肆吗?李叔同这个时代的代文人,一心想摆脱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一心想求得民族振兴,却无奈时局动荡,几个文人的力量何其微小。

后来,他在回忆录中写到:“我不愿看到当时的报刊杂志,不愿看到这肮脏的时事。”在李叔同的诗词里也有大量篇幅表达了他不得志的踌躇满怀。

他的学生丰子恺后来这样评价李叔同的出家:

人有三个阶段,从追求物质世界到追求精神世界,最后是追求灵魂世界。

李叔同这一生都经历过了。

出家是他灵魂的选择,非薄情寡义。

相传弘一法师吉祥圆寂,右肋而卧,神态甚是安详,令人不胜景仰。火化时,众人均看到棺内有多色猛烈火光在闪烁,检出舍利子一千八百余颗,舍利块六百颗。

前世的李叔同,后世的弘一法师,终究是得到了他灵魂的超脱。

朱华易消歇,青春不再来

李叔同这一世的感情,经历了初恋杨翠喜、知己李苹香、妻子俞氏、爱情雪子,他爱过,也负过。

那个年代的女人,出路太少了。杨翠喜被当作礼物送走后,不得不投靠了袁世凯;李苹香一代才女,被骗子骗到沦落风尘;俞氏包办婚姻,一生孤独终老;雪子远嫁他乡,最后不得不回到日本。

自古红颜多薄命。

还好那个一地鸡毛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不谈什么女权主义,只想说,

女性真的没必要依附于谁而活。毕竟青春已逝,时光匆匆,倒不如学学李叔同的洒脱,专注于自己内心所思所想,把自己建设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责任编辑:

网址:李叔同 - 那个被无数女人爱的男人,最后出家了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55698

相关内容

李叔同出家,捎信给妻子“就当我死了”,丰子恺:老师出家是必然
李叔同: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繁花:看懂李李悲惨过往,才明白她为何出家,爷叔才是真凶
弘一法师慈悲于世人,却为出家抛弃妻子,出家后妻子:为何独伤我
为什么亲人会渐行渐远,看懂李叔同的三句话,就通透了
激发青少年戏剧潜能 “叔同美育”研学活动在天津启动
退休后,如果你一个朋友都没有,看看李叔同的五句话,就活通透了
弘一法师的字,到底好在哪里,说出这三句话,会让人刮目相看!
强总惨败,宝总赢了,李李出家……
对郭沫若李叔同谢无量的书法不服气?你真觉得你也能写上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