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人到50岁,我才找到了人生真正的活法

发布时间:2024-09-22 11:41

在感悟人生中找到平衡,活出真实自我 #生活乐趣# #生活分享# #生活哲学感悟# #感悟人生#

贾平凹在《五十大话》中说:平生一片心,不因人热;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娱。这是他五十年的人生感悟。人在不同的年龄都有对人生不同活法的不同感悟,关于活法,没有对错,只有真心。

“平生一片心,不因人热;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娱。”换句话来说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看破世事的淡然态度,在我看来,这句话适用于所有人。

《五十大话》

贾平凹先生的文字不娇柔、不做作,他的朴实深深地感染着一代人。五十岁是人从中年步入老年的过渡期。在《五十大话》中,灵魂与身体要分离、吃饭要讲究、身体要注意,这是贾平凹先生五十岁的感受,平淡又朴实。

“人的一生其实干不了几样事情,而所干的事情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人都是需要安全感的,为什么人需要工作呢?因为人们需要从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位置。

从《五十大话》中我看到了贾平凹先生的淡然又上进。

五十岁的年纪,不再刻意去追寻外界的功名利禄,但又坚守自己,不因身体的衰落而神伤。对于上了年纪的人,年纪越大越容易生病,可他却“苦中作乐”,细细地品味生死的意义。

在淡然中有透露着不服老的倔强与坚强,要养生、要欣赏、要做好事,不要恨人,幸福的过日子,这是贾先生对于自己五十岁的要求。

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可能达不到贾平凹先生的境界。但是既然生而为人,总是要做些什么的,活着就要认真地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走自己的路,找属于自己的活法。这样你便是人生的强者。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贾平凹先生的文章一向力求自然,不仅在专注于自然景物上的描写,在语言叙述上也力图做到自然呈现。

五十岁了,开始睡得不踏实、头发也秃掉了一半、吃饭要讲究…想必这些都是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年逾半百的老年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了吧。

面对日渐衰退的身体,贾平凹依然执着地追寻着生而为人的意义,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他关注个体,在他以往的作品里面,他所塑造的人物如金狗、成义等都体现了他对个体意义的探索。

在五十岁的年纪,贾平凹先生终于成为自己生活的强者,幸福地过着自己的日子,对于功名利禄来说可谓“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态度。实在令人敬佩。

在老家有一个老人,为人和善,从不与人交恶。他一共有两个孩子,都是女孩儿。在那个年代的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还普遍存在,家中如果没有男孩是会被笑话的。但是由于当时计划生育的政策,他不能再生育。听其他人说,当时因为家中没有儿子,他总是被人笑话。“乐呵呵的天天过,有男有女都一样人”说这是他的口头禅。

人活着本就很累了,明明自己很漂亮,却因为被人的一句,你真丑,就去整容,最后却面目全非;新买的衣服明明自己很喜欢,却因为别人的一句,你眼光真差,便将其锁入衣柜;你明明已经很努力活着,你有你的活法,为什么连取悦自己的权利都要留给别人呢?

前段时间《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刷爆了朋友圈,初看这篇文章时,深深的不安与焦虑将我包围。看看他们,再看看自己,这篇文章仿佛将我所有的不堪与懒惰毫不留情的撕裂开来。可真的是这样吗?

“他已经不光光是在贩卖焦虑,而是在制造恐惧。”这是人民日报对他的评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精英阶层只占据了国家1%~3%,却吸引着绝对多数的人的目光。可他们却忘了真正支持这个国家的是那些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们。

曾看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世界上穷人都消失,只剩下精英,那么世界会是怎么样的?"无疑,这就好像将你扔进了原始森林,底层商铺、餐饮服务、交通运输一下子全都失去了支撑,社会又该如何继续下去呢?

无论你身处何时,身在何方,处于社会的哪个位置,都要学会知足常乐。我们是为自己而活,而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学会自己取悦自己。

人生的活法是自己找到的

我们在网上常常见到人生最正确的活法、人生的高级活法、这才是最正确的活法等等,看到类似的标题,我们总是迫不及待的点进去,如圣经一般的捧阅,急不可待的去实践,最终却发现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等到暮年回首,依然长叹人到底该怎样活呢?

医生和老师是最该被尊重的职业,一个拯救肉体,一个拯救人生。在幼时遇见一名好的老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放牛班的春天》中,马修一位平凡的音乐老师。这样一位教师,他的经历是那么的平凡,但是他的爱和朴实的教育,改变了一群“不良学生”的一声。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遇见过这样一位平凡的人,他的朴实的言语温暖了你整个生命呢?也许你说你从未遇见过,可你是否想过你就是这样的人,你也许曾在那些不知名的瞬间影响了某些人呢。

“看不穿明月预兆,又何必悲戚今朝。”平平淡淡的活着,不断的去探索,千万人有千万种活法。知足上进,温柔且坚定,知道自己为什么而上路,知道自己将去向何方,不惧外物。

关于死亡

一个人从未想过死,他也必不热爱生。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注定要面对的一件事。我们也许年龄不同,品行不同,经历不同,但是,有一点我们必定相同,那就是我们必将走向死亡。

在神话中,后羿为长生求灵药;在古代,秦始皇寻求长生药;在现代,如果一个村子出一个百岁老人,十里八乡的人都会前来请教他长寿的秘诀。人们畏惧死亡才寻求长生,可最终都逃不过死亡的命运。

据统计,世界上每分钟就有110人死亡,每秒就有近2人死去。死亡固然可怕,但正是因为死亡,我们才知道生的可贵。死是人最后的归宿、闻道的迟早、是一种解脱和幸福,对于死亡我们完全可以坦然面对。但真正的无惧死亡的人,大概也许只有圣僧一类的人才能做到吧。

第一次有死亡的记忆是六岁时,那时见到姥爷躺在大大棺材中,不解的问,为什么姥爷要躺在那里面呢?他们告诉我他死了。我又问,为什么在烧这些黄色的纸呢?这些是钱,我们把他烧了,你姥爷就可以拾起来花了。我便学着他的样子一起烧了起来,可是我却想着,为什么要在里面捡钱呢?出来捡不好吗?

儿童对死亡是那么的天真,又无畏。人为什么畏惧死亡呢?是因为死亡痛苦的过程吗?不,我们畏惧的是思维停止,畏惧的是不再思考,畏惧的是不能感知这个美丽的世界。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当对生命再难有留恋和兴趣,死亡宛如回归。

如果你身处低谷,却又畏惧死亡。那我想要告诉你,勇敢的走下去的吧,因为你的畏惧恰恰反应出了你对这个世界的留恋,说明这个世界对于你来说,可能也没那么的差劲。

《活着》中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不得不来;我们最终离开这个世界,是不得不离开。

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依。2020年的这场疫情,确实让许多人不得不永远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中的许多还未来得及找到自己真正的活法,还有许多未能完成的事情。你所遥不可及的现在,可能是别人遥不可及的梦。

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我们也许达不到不为外物所影响的境界,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的对待,认真的活着。真正的活法,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不要着急,慢慢来,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今年五十岁,到了五十,人便是大人,寿便是大寿,可以当众说些大话了。”说是大话,其实是贾平凹先生对这五十年生命的朴实体悟。

贾平凹出生在农村,他的文章始终体现着他对土地的热爱,在这其中也透露着儒释道思想对其的影响,他在五十大话中所说的“以文字立身,用以字画养性"又说"不浪费时间,不糟蹋粮食。”正是他一贯的人生坚持。与其说五十岁的他才找到了人生的真正活法,不如说他只在五十岁更好的认识到了自己。

责任编辑:

网址:贾平凹:人到50岁,我才找到了人生真正的活法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56036

相关内容

贾平凹第20部长篇《河山传》:进城农民的小人物列传
聚焦2024《当代》颁奖盛典|贾平凹:以文学反映现实是我生命的意义
贾平凹中短篇小说集《平凹秦岭故事集》出版 展现秦岭大地众生图景
贾平凹和前妻韩俊芳:人人称羡的璧人,为何最后婚姻支离破碎?
贾平凹新书收录20个地道秦岭故事|新书架
张兰向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举报张宇蕊:对我长期进行侮辱诽谤
茂陵博物馆文化讲堂:贾平凹《“卧虎”说》
贾平凹《废都》:人最大的失败,是败给了人性
到了50岁,这3样东西不舍得扔的人,晚年多半是这样的命运
人老了,走不动路了,要明白三个道理,才算真正活得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