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为郭沫若死后会葬入北京八宝山,死后,却葬在了这座小山上

发布时间:2024-09-24 22:44

在参加葬礼时,着装应以黑色为主,表示哀悼。 #生活常识# #礼仪习俗#

凡一代有一代人之文字,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也。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正是有着从事此种职业的人才会有如此之多的佳作问世,才会为我国创造更多的文学辉煌!

郭沫若先生的一生成绩斐然,他不仅通过自己对各种学术的研究获得了大量头衔,更是热衷于历史剧本的创作,这些成就对自己、于国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可或缺的财富。而他所留下的一切足够让他葬入北京市八宝山革命公墓,但他却没有被葬在这八宝山,反而却是被葬在一处山野大寨。

“少年知世而能后立”

郭若沫先生也是来自于普普通通的小农家庭,但他却没有像常人一般浑浑噩噩的生活下去,他少年时颇显才能,更是天赋极高。在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熏陶下,对民主思想的渴望使得他远渡日本进行学习,看到在民主下生活的日本人,再回头遥望那生活在愚昧无知的中国人,他决定弃医从文,如鲁迅先生一般,以笔为枪,笔指封建,追寻那黎明前的光明,破除那封建的毒瘤。

步步走来,郭沫若的文学创作能力也越发纯熟,新文化运动时期,他在新思想的热潮中爆发出了自己的文学作品,这一举将他推向了中国新诗奠基人的地位,一时间他的诗集《女神》享誉文坛且那以诗歌散文为载体的特点,更是寄托着他当时汹涌的热情与对新时代的期望。他那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使得当时的文坛引起了一时轰动。同一时期,他又创作了著名的历史戏剧《屈原》,这也让他的名气更上一层楼。真是应了那句鲜衣怒马少年时,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他的名气越来越出名的时候,倒是有些人对他的人品也是显得更感兴趣。这也是因为郭沫若先生曾有过三任妻子。但他们却没有比较浪漫的结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正如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择优的权利,争议只管他人说,他们之间的感情自己怎能不懂,爱与不爱之间,自有他们体味!

“为国为民的奋进者”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奋力向前,尽管前路历经坎坷曲折,但我们从不后退,因为我们知道,那里是我们心之向往的地方!郭若沫先生在后期的工作中也开始跻身于政治领域,在文学与政治之间,就有如鱼得水一般,开始了自己的学习之旅。

一方面进行着文学创作,另一方面研究编纂书籍,探讨马克思主义,在郭沫若先生的努力下,我国的唯物史观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延伸。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之间,他对待社会的态度也慢慢的得到了一个高度的升华,他想改变人民落后、愚昧的思想,想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就连流传的鲁迅与郭沫若之间的论战也是以希望国家发展为核心,让社会进步,让人民得到更好的生活,他们的所想所求,不掺杂任何的私心,虽然彼此的追求不同、认知不同,但他们的追求与抱负却是同一个方向!

人处在社会之中就势必会受到社会的影响,没有人可以脱离社会而独立。正是因为如此,在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感受到甲骨文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奥妙也是在郭沫若先生所著的书籍《甲骨文合集》的贡献下才得以了解。郭沫若一生所学、所知、所著甚多,他就像是一个贯通古今的脉络一般,与历史对话、与文化谈心,用他那洞观世界的心灵为我们留下一件件历史的文献。

“与人民同心的郭沫若”

八宝山革命公墓原为八宝山护国寺,现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公墓。能够在八宝山安葬的人都是曾为我国做出显著卓越贡献的人,除此之外,也包括文学巨匠才有份量进入此处,这既显示了他们的荣誉,也是对他们的贡献给予肯定。而郭若沫先生也是当之无愧的有资格进入此处,但他却出乎意料的选择了另一个地方,来到了他念念不忘的山村大寨,虽然这不是他的家乡,但在此地所闻所感皆已为心之所在之地。

1965年,我国提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而身为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若沫也是积极响应,他带领着一批科学家们来到了这处山西大寨,在这个地方,他看到了普通山寨村民的淳朴和那艰苦奋斗的精神。据说,昔日此地还是一番贫穷破落的景象,可在当地村民的自力更生和日复一日的不懈奋斗下让大寨焕然一新,正是有着这些纯真的心灵才深深的打动了郭若沫,让他深深地记住了他们。

而且山寨人民还提出了“不要国家救济粮、不要国家救济款、不要国家救济物”和“不减向国家的销售粮、不减集体的公积粮、不减社员的分配粮”的“三不要”和“三不减”的精神,这也更使得郭若沫敬佩起他们。

虽然后来郭若沫先生离开了此地,但依旧在我国的《光明日报》多次书写诗词来歌颂他们的大寨精神。他更是多次谈起怀念那段和人民在一起的时光,他们同吃同住,一起劳作,就在离开时他还说有时间也会来大寨看望大家,再次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

或许正是被那大寨人民淳朴的感情所牵挂,也是为了去完成当初自己所说过的话,郭沫若先生才嘱咐家人让他与大寨人民同安眠、共话语。最终,他被葬在了大寨附近的虎头山,在此与大寨人民永世相依。

“心之所向是为人民”

或许从他来此地之时,就已注定了此生,大寨人民那勤劳勇敢和不服输的精神和郭若沫先生心中的豪迈之情在一次次的交流之中碰撞出了那亲切的感情。我们都追求赢得生前身后名,而他却从不在乎这些虚名,身前名利,身后云散。对于他而言,能与这勤勤恳恳的人民在一起,与这千千万万的百姓在一起才是自己最高兴的事情罢!

文/赵贺澜

责任编辑:

网址:都以为郭沫若死后会葬入北京八宝山,死后,却葬在了这座小山上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57112

相关内容

郭沫若生前堪称中国文化的领袖,死后为何连墓地都没有?
“中国舞蹈之母”:她2婚2离,晚年送走初恋,死后葬在八宝山!
郭沫若因为不幸染病去世,留下一封信,妻子看后便自缢身亡了
树葬、花葬、草坪葬……身后事“回归自然”渐被大众接受
安葬逝者4.2万余名,北京生态安葬提供多项免费服务
红楼梦:曹雪芹为何写宝玉将花葬在水里?
郭沫若用4字骂鲁迅,鲁迅回怼5个字,竟形象地概括了郭沫若的一生
原创郭沫若4字骂鲁迅,鲁迅5字回骂,概括郭沫若一生
“远看是条狗,近看郭沫若”鲁迅真的说过这句话吗?
郭沫若写4字骂鲁迅,鲁迅加1字回怼,世人笑称:这便是老郭的一生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