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笔下的旧京冬日

发布时间:2023-11-27 21:48

利用废旧物品改造为创意收纳工具,如用旧袜子做笔筒。 #生活技巧# #收纳方法#

原标题:名家笔下的旧京冬日

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杨建民

北京的秋天,经过多位现代文化名家渲染,那种斑斓、金黄、高朗气象,时时浮现眼前,让人难以忘怀。那么,文化名家们笔下北京的“冬”呢?

七七八八翻了多位名家文集或选本,与绚烂的秋天相比,写记北京冬天的文字,还真不多。上世纪初,白话文渐渐占领上风,那时节,还断续有一些写北京冬天的文章,三十年代之后,“救国”“救亡”主题突显,人们的精力视野,为时代裹挟,不说冬天,就连写记其他季节风景风光的文章,都不多见了。我们选取的文字,记叙的基本也只能是旧京冬日的情形了。

俞平伯欣赏的北国寒姿

俞平伯在北京住的时间很长,他的记述,应该深切些:“悄然的北风,黯然的彤云,炉火不温了,灯还没有上呢。这又是一年的冬天。”(《陶然亭的雪》)作者虽然出生于江南,可来到此地后,“对于第二故乡的北京也真不能无所恋恋了。”

他人描写不多的北京冬天,或许是感受新异,俞平伯倒十分留恋:“尤其是在那样一个冬晚,有银花灯糊裱的顶棚和新衣服一样綷縩的纸窗,一半已烬一半还红着,可以照人须眉的泥炉火,还有墙外边三两声的担子吆喝。因房这样矮而洁,窗这样低而明,越显出天上的彤云格外的沉凝欲堕,酿雪的意思格外浓鲜而成熟了。”

作者旧学功底甚深,写出文句在今天看来,很有些旧文学的凝滞。不过,他将外景与室内的情形结合一起,还是能够读出古人诗词韵味的。“我房中照例上灯独迟些,对面或侧面的火光常浅浅耀在我的窗纸上,似比月色还多了些静穆,还多了些凄清。当我听见廓落的院子里有脚步声,一会儿必要跟着‘砰’关风门了,或者‘圪搭’下帘子了。我便料到必有寒紧的风在走道的人颈傍拂着,所以他要那样匆匆的走。”寒风袭人的情形,作者还用了一个少见的词“傍拂”,即接近贴附的意思。笔者不曾查出该词的意思时,也大致猜想出那种感觉。

不过总体读去,作者还是能够领略甚至欣赏这种冬夜的情景的。果然:“如此,类乎此的黯淡的寒姿,在我忆中至少可以匹敌江南春与秋的姝丽了,至少也可以使惯住江南的朋友们了解一点名说苦寒的北方,也有足以系人思念的冬之黄昏啊。”

赶紧听作家说说“雪”的样貌情形吧:“我们雇了两辆‘胶皮’,向着陶然亭去……车轮咯咯吱吱的切碾着白雪,留下凹纹的平行线……街衢上已是一半儿泥泞,一半儿雪了。”“幸而北风还时时吹下一阵雪珠,蒙络那一切,正如疏朗冥濛的银雾。亦幸而雪在北京,似乎是白面捏的,又似乎是白泥塑的。(往往到初春时,人家庭院里还堆着与土同色的雪,结果是成筐的挑了出去完事。)”这样的雪模样,今天几乎见不到,甚至难以想象了。

俞平伯写这篇文章的1924年,陶然亭并没有什么“亭”。可冬天标识的雪景,却依然历历:“然其时雪又纷纷扬扬而下来,跳舞在灰空里的雪羽,任意地飞集到我们的粗呢氅衣上。趁它们未及融为明珠的时候,我即用手那么一拍,大半掉在地上,小半已渗衣襟去。”这些细密的动作,是作家感受的呈现。写作中,它们能给人留下非同寻常的印象。在这里吃了一碗素面。因为环境特殊,作者记忆尤其深刻:“我只记得青汪汪的一炉火,温煦最先散在人的双颊上。”再留意一下作者对雪的描摹:“玻璃上偶沾了几片鹅毛碎雪,更显得它的莹明不滓。”“雪固白得可爱,但它干净得尤好。酿雪的云,酿雪的泥,各有各的意思;但总不如一半留着雪痕,一半飘着的雪花,上上下下,迷眩难分的尤为美满。”

对题目中的陶然亭,俞平伯并不多么着笔,却对冬天标识的“雪”,下大力气、反复描摹。雪造就的地貌环境,给人心理造成的感触,与暖意反差,竭力给予强化,结果,我们还真有些理解了作者所谓北京的冬,为何“至少可以匹敌江南春与秋的姝丽了”。

旧时北平冬天的故宫

沈从文深广的人道同情

常常记叙一些物候现象的周作人,似没有专门写记北京冬天的文章,可在一篇《北平的春天》中,顺笔写到了冬天,而且是与家乡绍兴的冬天相互比较:“我倒还是爱北平的冬天。……至于冬天,就是三四十年前的故乡的冬天我也不喜欢;那些手脚生冻疮,半夜里醒来像是悬空挂着似的上下四旁都是冷气的感觉,很不好受,在北平的纸糊过的屋子里就不会有的。在屋里不苦寒,冬天便有一种好处,可以让人家作事,手不僵冻,不必炙砚呵笔,于我们写文章的人大有利益。北平虽几乎没有春天,我并无什么不满意,盖吾以冬读代春游之乐久矣。”与俞平伯相似,周作人也认为北京的冬天有“好处”,不过他认为的好处是可以在家读书写文章,甚至还夸张地将冬与春拉在一起,说自己“以冬读代春游之乐久矣”。这样的“冬”,不仅外在,也成了个人享有和感受的季节了。

沈从文也是由外地来北京讨生活的住客。我们知道在这里他度过了一段苦寒的日子。在抗战结束后回到北京时,他也在讨论时事时,顺笔写到了北京的“冬”。他先从南方此时的情形写起:“在南方有延长到三十天的满山红叶黄叶,满地露水和白霜。池水清澄明亮,如小孩子眼睛。”而此时的北京:“一星期狂风,木叶尽脱,只树枝剩余一二红点子,挂枝柿子和海棠果,依稀还留下点秋意。随即是负煤的脏骆驼,成串从四城涌进。”

旧京冬日

沈从文这篇文章,题目虽然是《北平的印象和感想》,可他是想对时事发表一点看法,所以写到了实际困难:“北平的冬天来了,许多人都担心御寒的燃料会有问题。然而,北平十分严重的缺少的不仅仅是煤。煤只能暖和身体,却无从暖和这个大城市中百万人的疲惫僵硬的心!”这种和平思想,使沈从文想得很远:“若我们住在北平城里的读书人,能把缺煤升大火炉的忧虑,转而体会到那零下三十度的地方战事如何在进行,到十二月我们的课堂即再冷一些,年轻人也不会缺课,或因缺少火炉而生埋怨。”沈从文之所以比较其他作家更为杰出,与他时时对底层人民的深广人道同情有极大关联。

以一段深刻爱情闻名的才女石评梅,也写过一篇记述北京的《雪夜》。当时她在照看病友,在一种熬煎心情下,雪夜也成了另一番情态:“北京城落了这样大这样厚的雪,我也没有兴趣和机缘出去鉴赏……寂静的黄昏,窗外飞舞着雪花,一阵紧似一阵……”“我望着美丽的雪花,我赞美这世界,然而回头听见病友的呻吟时,我又诅咒这世界。”当然,自然之美还是吸引人的:“过顺治桥梁时,一片白雪,隐约中望见如云如雾两行挂着雪花的枯树枝,和平坦洁白的河面。”作者年轻的心灵笔触,抒发着纯粹的情愫:“今夜我投身到这白茫茫的雪镜中,我只照见了自己的渺小和阴暗,身心的四周何尝能如雪的透明纯洁;因为雪才反映出我自己的黑暗和污浊……爱恋着雪夜,爱恋着这刹那的雪景,我虽然因夜深不能去陶然亭,什刹海,北海,公园,然而我禁不住自己的意志……”

借景抒情,是青年最容易的情绪:“我自己不免人间一切翳蒙,我才爱白雪,而雪真能洗涤我心灵至于如雪冷洁;我还奢望,奢望人间一切的事物和主持世界的人类,也能给雪以洗涤的机会,那么,我相信比用血来扑灭反叛的火焰还要有效。”作家似乎较多人道主义理想,这是他们写作的重要根基。

旧京冬日里的人们

郁达夫写“故都的冬”

以一篇《故都的秋》写尽北京秋色的郁达夫,也写到过北京精彩的“冬”:“北平自入旧历的十月之后,就是灰沙满地,寒风刺骨的节季了,所以北平的冬天,是一般人所最怕过的日子。”“但是要想认识一个地方的特异之处,我以为顶好是当这特异处表现得最圆满的时候去领略……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这几位写记北京冬季景象、感受的,多为江南人。这倒有意思。

郁达夫正是由比较而落笔的:“先说房屋的防寒装置罢,北方的住房,并不同于南方的摩登都市一样,用的是钢骨水泥,冷热气管:一般的北方人家,总只是矮矮的一所四合房,四面是很厚的泥墙!上面花厅内都有一张暖炕,一所回廊;廊子上是一带明窗,窗眼里糊着薄纸,薄纸内又装风门……”“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像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当时的南方,虽不甚寒,可取暖却不及北地讲究,所以无论周作人还是郁达夫,对北京冬季家庭防寒取暖,都有很多夸赞。

不仅如此:“尤其会得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呜呜在叫啸的西北风。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马上忘记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这对比不仅是南北季候,还有室外屋内冷暖。这样比对下来,让人感觉,尽管北方的寒是彻骨的,却同时有着真实别样的温煦和暖。

还有北地冬季的“吃”:“若是喜欢吃吃酒,烧烧羊肉锅的人,那冬天的北方生活,就更加不能够割舍;酒已经是御寒的妙药了,再加上以大蒜与羊肉酱油合煮的香味,简直可以使一室之内,涨满了白濛濛的水蒸温气。玻璃窗内,前半夜,会流下一条条的清汗,后半夜就变成了花色奇异的冰纹。”这种对比与渲染,鲜活得让人几乎置身其间、口舌生香了。

郁达夫又是小说家,他的构想能力,也发挥在散文中:“到了下雪的时候哩,景象当然又要一变。早晨从厚棉被里张开眼来,一室的青光,会使眼睛眩晕。在阳光照耀之下,雪也一粒一粒的放起光来了,蛰伏得很久的小鸟,在这时候会飞出来觅食振翎,谈天说地,吱吱地叫个不休。数日来的灰暗天空,愁云一扫,忽然变得澄清见底,翳障全无;于是年轻的北方住民,就可以营屋外的生活了,溜冰,做雪人,赶冰车雪车,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

接下来,作者说自己与友人出西直门到骆驼庄过夜,有一段自然景观在内心引起的强烈感受:“北平郊外的一片大雪地,无数枯树林,以及西山隐隐现现的不少白峰头,和时时吹来的几阵雪样的西北风,所给与人的印象,实在是深刻,伟大,神秘到了不可以言语来形容。”

北京的冬,还有什么好?有,冬天夜晚:“北国的冬宵,更是一个特别适合于看书,写信,追思过去,与作闲谈说废话的绝妙时间。”举例:“记得当时我们弟兄三人,都住在北京,每到了冬天的晚上,总不远千里地走拢来聚在一道,会谈少年时候在故乡所遇见的事事物物。小孩们上床去了,佣人们也都去睡觉了,我们弟兄三个,还会得再加一次煤再加一次煤地长谈下去。”北京的冬夜,今天还存着这些悠长情调么?

时代更迭,四季依然,秋去冬来,惟愿我们通过几位文化名家的笔,达及内心,存着一份感知季候演化的温煦向往,甚至包括,看去有些冷冽的——北国之“冬”。

责任编辑:

网址:名家笔下的旧京冬日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605

相关内容

名家笔下的旧京冬日
河北定兴:文化名家校园宣讲 非遗京绣薪火传承
冬日
冬日书香暖,最是读书时
2月16看点| 创意亲子音乐会《敲开心》带你进行“冬日童话之旅”
想象中最浪漫的事,莫过于每年冬日与你共赏雪花纷飞!
王忆谈新作《浮生绮梦是清欢》,笔下的女性最后都得到了厚待
壹家人日历:寒冷冬日,愿你心中的暖阳永不消散
河南大厦开启豫剧驻场演出,名家李树建希望推动“豫剧脱胎换骨”
曾在SM公司的旧照片,尽显青涩时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