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弘一法师39岁时突然出家引各方猜测,弟子丰子恺道出背后真相
谜语挑战:每天出一道谜语,全家猜一猜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趣味分享# #趣味亲子活动#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送别》所致处,无人不轻歌。1913年这首传世之作诞生之时,李叔同尚是李叔同。五年后,他在书案前为好友姜丹书之母作完墓志铭,决然断笔而去,入寺出家。从此世间再无李叔同,只剩身披袈裟、慈悲入世的僧人——弘一法师。堂堂文艺奇才中年遁入空门,是一念兴起还是别有深意,也许我们能从丰子恺的解读中找到答案。
李叔同1880年出生在天津,家中经营盐业、票号生意,是天津巨富。李父笃信佛学,常做善事,家中妻妾、子嗣众多。李叔同受家庭氛围影响深重,从小向善,敏感多情。接触新思潮后,李叔同很欣赏康有为和梁启超的革新之举,在求学生涯中紧随进步潮流,心怀家国,后留日深造,醉心音乐和话剧,归国后引领了中国话剧崛起,从事教育、书画工作。落发出家后,他专心传播佛法,书法造诣精深,一生在文艺方面贡献卓著。
39岁那一年,李叔同放弃俗世种种名誉和情感,摇身一变成了潜心修行的弘一法师,这一惊人之举的因由被世人百般揣度,杜撰出多个传奇版本。
一说为情所困
李叔同早年家境富裕,才情出众,擅长书法,在音律、创作方面都有成就,俨然是风雅卓绝的翩翩公子。风流才子的感情经历大都丰富,李叔同有过四段感情,大都惨淡收场、无疾而终,一段是与早年的原配妻子俞氏,一段是与天津名妓杨翠喜,一段是与上海名妓李萍香,最后一段是日本妻子雪子(又有说是叶子)。
李叔同年少时钟爱音律,常常出入剧院、青楼,杨翠喜是当时天津出名的歌妓,容貌清丽,才华出众,李叔同是她的座上宾。两人年少多情,爱好相投,很快生产了情愫。但以杨翠喜的身份,李家自然非常反对他们之间的感情。迫于家庭压力,李叔同不得不与杨翠喜分开,前往日本留学,临别特地为她作诗寄托深情。李叔同留学期间,杨翠喜被人花重金赎身,赠与王爷载振,最终郁结而死。
相传李叔同为此情伤,产生遁入空门的念想。但杨翠喜之事发生于1907年,李叔同在1918年落发,之间相隔十余年,从时间上看间隔过长,并没有必然性。弘一法师“为情所困出家”的说法也就成了捕风捉影的杜撰传闻。
一说因破产打击
李叔同家资产百万,从小过的都是富家子弟的生活,即便因支持革新流转到上海,他也可以从自家在上海的票号里支取钱财。富足的经济条件支持了他肆意、自由的生活,为他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去研究音乐和戏剧,专注发展爱好、发挥才华。但辛亥革命使得李家的生意大受打击,1911年,票号倒闭,李家陷入破产困境,李叔同一下子从富贵先生变成了清贫的文艺学者。
有人猜测,经济困顿后,李叔同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因无法面对窘困和现实,所以他才遁入空门。但事实上,自1911年破产到1918年落发,7年间李叔同并未一蹶不振或停滞不前,反而相当忙碌、精彩。
期间,他担任了报社编辑,参与创办了文美会,还到多所大学教授美术、音乐等。经考证,后期李叔同并不迷恋奢华生活,衣食用度都不刻意追求,谈不上“因破产打击”而出家一说。
一说因友人影响
李叔同交友广泛,其中不乏富贵子弟。1913年,好友许幻园家中破产,临行前去与李叔同告别。他于门前唤出李叔同夫妇,说了句“叔同兄,我家破产了,我们后会有期吧”便含泪而别。友人离去后,李叔同独自在雪中徘徊良久,心中百感交集,有感而发,疾书写下《送别》。
有人猜测,世道变迁、友人分别让李叔同心中生出苍凉之感,他发现世事都是白云苍狗、转瞬即逝,因而生出了断尘缘的想法。但这一说法从时间和情感上来看都不符合逻辑。1913年《送别》诞生,5年后李叔同出家,时间间隔过长。而且李叔同早年经历坎坷,一系列重大打击都没能让他绝望,仅因朋友分别就痛下决心出家的可能性并不高。
一说为追求
李叔同与丰子恺私交甚笃,丰子恺对于李叔同出家的因由给出这样的解释:他遁入空门,我能理解他的心,他出家是当然的。人的生活有三个层次,一层是物质,二层是精神,三层是灵魂。物质是人生活的基础需求。精神能成就人的艺术创作,灵魂是宗教信仰。他认为李叔同在39岁那一年达到了第三种境界,所以才出家的。
从李叔同的经历来看,他一生经历起伏跌宕,理想受挫、双亲离世、孩子夭折、爱人他嫁又郁结而死、破产危机、友人离去……这些对一个敏感多情的人来说,无疑是一次又一次打击,一步步让他看到了世界的真实模样。在动荡的时代和生活中,艺术不足以安放他全部的情感和思想,皈依佛教,了断尘缘,免受外界因素干扰成了他注定的归宿。
落发
李叔同的日本妻子原本与她分居两地,落发前给妻子去信道:“我想,你的体内住着的不是一个庸俗、怯懦的灵魂,愿佛力加倍,助你度过这段日子,做这样的决定,非我薄情寡义,在西天无极乐土,我们再相逢吧。”
妻子赶去见他,问他:“请告诉我什么是爱。”弘一法师回:“爱,就是慈悲”。
从此,他以身伺佛,彻彻底底成了那个身披袈裟、祥和慈悲的弘一法师。弘一法自小有慧根,心怀仁善,出家后连虫蚁都舍不得伤害,每天给路边的枯树浇水,青灯黄卷下传法、授业多年,连张爱玲都说“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外,我是如此谦卑”。
弘一法师虽了断尘缘,但爱国之心不死。抗战后,他一边宣传佛法,一边鼓舞人们反抗侵略,自叹“我吃的是中华的粮食,喝的是温陵的水,身为佛家子弟,在此情此景之下不能尽一份心力,挽救国家危亡”。1942年,弘一法师染病,手书“悲欣交集”后安然离世。
弘一法师的前半生属于红尘、后半生属于佛法、终生属于艺术。他的出家除却世事所累,也由他本身的性格决定。多情敏感、心怀仁善的人在动荡中注定要受内心的折磨,佛法割断了他的尘缘,也让他找到了皈依,助他进入了人生的另一种境界,在艺术上大有所成。由此可以想见,人生的诸多转折,并非一朝一夕产生,而是在天长日久的积累下爆发,深究其因由,都逃不过“宿命”与“抉择”罢了。
文/刘白惜
责任编辑:
网址:原创弘一法师39岁时突然出家引各方猜测,弟子丰子恺道出背后真相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63591
相关内容
李叔同出家,捎信给妻子“就当我死了”,丰子恺:老师出家是必然李叔同出家前,弟子丰子恺问他忍心抛弃妻儿吗?李叔同的回答绝了
弘一法师慈悲于世人,却为出家抛弃妻子,出家后妻子:为何独伤我
弘一法师的字,到底好在哪里,说出这三句话,会让人刮目相看!
弘一法师:凡事磨你,皆为渡你
弘一法师:想成大事之人,往往要经历人生“三苦”
弘一法师认为,这类书法家“非常可耻”,引发一时热议,您认可吗
退休后才发现,最好的生活不是跳广场舞,也不是抽烟喝酒,而是做到这一点
人老了,躺在病床上才明白,晚年最靠得住的,不是老伴,不是儿女,而是这三样
红豆以为姐只会教训她,谢总道出真相,红豆被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