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伤心绝作,即便唐朝衰落,不改半分初衷

发布时间:2024-10-05 16:40

唐诗中的历史事件:杜甫的《春望》反映了安史之乱的背景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每日生活新鲜事# #历史文化小知识#

杜甫在世的时候,作品并不太引人注目,他本人也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完全不能与顶着主角光环的李白相提并论。直到后来,元稹、白居易等人发现了杜诗的巨大价值,这才将杜甫的地位逐步提高,最终与李白并行。杜甫的作品确实如同鬼斧神工一般,字里行间力透纸背,充满着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一如规规矩矩的人生态度,杜甫作诗也是正儿八经,并不像李白那样肆意洒脱。他擅长格律诗,尤以律诗为甚,特别是一首《登高》,是与崔颢的《黄鹤楼》比肩的“七律之冠”。

在脍炙人口的《登高》中,杜甫叙述了人生经历的沉沦,写出了唐朝经历安史之乱后的一蹶不振,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壮志未酬后的伤感之情。其实,写这首《登高》时,杜甫已经五十六岁,确实已经进入了暮年,难免流露无可奈何的情绪。其实,倒退四年前,他依然壮心不已,另外一首登高之作《登楼》就是如此: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在唐代宗广德二年的春天,杜甫来到成都已经五年。还记得在前一年的正月,安史之乱平定,他在兴奋之余,写下了欢欣鼓舞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然而,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形势跌宕起伏,让人眼花缭乱。

首先是吐蕃攻陷长安,唐代宗逃往陕州,相比安史之乱,这对于唐朝来说更是奇耻大辱。后来,郭子仪收复了长安,然而吐蕃又攻破了破松、维、保、剑南、西山等州,这些地方都是在四川西部,杜甫自然非常清楚。此时依然是多事之秋,所以杜甫在首联中便感叹登上高楼之后,目下虽然繁花遍地,但万方多难的状态却让自己忧心忡忡。

颔联紧紧承接首联,描写的是杜甫在高楼之上看到的景色。锦江带着无限春色从远方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漂浮不定,像极了当时变幻莫测的局势。诗人在极差的心情之下,写出了对于自然的感受。高兴时可以春夜喜雨,悲伤时再美丽的春景也让人黯然神伤。

然而,杜甫并没有绝望,他对于唐王朝还是抱着坚定的信心。他相信,唐朝才是正统王朝,正如天上的北极星一样,亘古不变。他也相信,吐蕃不过是“西山寇盗”,虽然猖獗一时,最终却还是会被唐朝所击败。所以,他希望吐蕃“莫相侵”是发自肺腑的忠言。

不仅对于王朝有信心,杜甫对于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也没有丧失信心。他官运坎坷,直到安史之乱时因为投奔有功,才被授予小官,但很快在官场上遭到沉重打击。作为典型的儒生,他并不是抱着无为的黄老之术,而是积极入仕,等待朝廷的召唤。

他以诸葛亮为偶像,依然相信自己不过是在蛰伏之中。一旦有机会,就会大放异彩。只不过,杜甫只是感叹,那个昏庸无能的后主刘禅,当上了亡国之君,居然还有自己的祠堂,享受后世的祭拜。

诗歌是有感而发的,杜甫提到刘禅,正是为了讽刺当时的唐代宗。刘禅信任宦官黄皓而亡国,唐代宗也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这才导致形势如此恶劣。蜀汉还有诸葛亮苦苦支撑,唐朝有谁?相信杜甫此时,一定也是在急切呼唤朝廷,能够让自己奉献一份力量。

杜甫之所以是诗圣,就是因为他的诗歌不仅针砭时弊,而且还反映出悲天悯人的高尚情怀。即便是困苦不堪,他依然不忘记祖国,只要祖国需要,他能舍弃一切。这种思想,是贯穿杜甫一生的,始终没有改变。

责任编辑:

网址:杜甫的伤心绝作,即便唐朝衰落,不改半分初衷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68771

相关内容

杜甫半生凄凉,悲愤之下挥笔成诗,诗中一成语更是人人皆知
杜甫《新安吏》:为战争编织的善意谎言
细枝末节之处见真章,即便华姝极力模仿凤隐…
杜甫七绝的压卷之作,为大唐乐圣而写,一场久别重逢造就世事无常
《杜甫三别:离愁别绪的深刻描绘》
至高无上的公主,却始终求不得半分真情实意皇家之女李梦的遗憾
疾冲意识到马摘星对他既无爱意也无半分牵挂…
村里修路别人出钱出地,经过他家半分不出还阻挠,现在儿子结婚要
张丽明:在杜甫草堂,与诗圣对视|中原作家
古人追星也疯狂,杜甫是李白的粉丝,而李世民却是这个人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