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墨蟹(下)

发布时间:2024-10-06 11:05

墨西哥坎昆的白色沙滩和水下雕塑艺术 #生活乐趣# #旅行建议# #蜜月旅行圣地#

内容提要:齐白石对蟹题材的技法探索持续了一生,即使他衰年变法获得了巨大成功,晚年的齐白石依旧不断微调、打磨笔下的艺术形象,并尝试进行新的画法变革,最终演化为大众印象中经典的墨蟹形象。他自己曾在1934年的《蟹图》题道:“余之画蟹,70岁之后一变,此又变也。”这些变化的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梳理图像和文献资料找到清晰的演变路径,从而进一步剖析中国画写生和写意的关系,齐白石不仅扩展了中国画的审美图式,同时也赋予了这个题材更丰富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齐白石 蟹 写生 写意 精神内涵

齐白石的墨蟹

文 | 齐驸

二、写生的精微与写意的超越

文人画注重抒发内心情感,表达精神追求,但其前提是应当“立象以尽意”,主观的感性抒发当以理性对客观物象进行的传神作为基础,需要以敏锐观察把握物象的细节为前提。在画中造型、笔墨、构图莫不如此,所以董其昌在《画旨》中说:“士大夫当穷工极妍,师友造化,能为摩诘而后为王洽之泼墨,能为营丘而后为二米之云山,乃足关画师之口,而供赏音之耳目。”

苏轼观赏龙兴寺的壁画后,曾作诗感慨:“细观手面分转侧,妙算毫厘得天契。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就是说写意的精神实践不能脱离对客观世界的真切感受和精微的刻画。在齐白石一生的艺术探索中,写生与写意始终是他艺术坚持的一体两面,以写生为前提,而通过写意来超越客观物象,从而完成艺术审美的提炼。这是齐白石“似与不似之间”艺术思想的具体实践方式,在衰年变法时期的他尤其注重这种艺术创新的探索。

《江南风味图》 134cm×34cm

年份不详 私人收藏

齐白石的螃蟹一直是用写意的方式进行绘画的,但他说自己历经九年观察屋后的螃蟹,最终掌握步足的运动规律,这种态度反映的正是他的形似观。而在不断对蟹的客观特征的仔细把握的同时,齐白石也并没有一味地陷入客观再现中去,他敏锐地注意到必须对蟹的具体造型进行适当的艺术化处理,才能创造出前人所不能的艺术形象。所以在他“细观九年,始知得蟹足行有规矩,左右有步伐……”的艰辛努力之后,他并没有继续拘泥于对象的形似,很快便放弃了“有规矩”的螃蟹步伐,转而追求画面的形式美感。

于非闇说他“古今画蟹者神形俱似能有几人”并非虚言,因为齐白石在他的变法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尝试,开创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图式,可以称之为动物的“群像图”。在艺术史上,鲜少有画家以单纯的动物形象,通过全画面的反复排列,以满构图的方式,作为画面唯一主体物进行创作。

齐白石 群蟹图 136cm×45cm 

1920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考察20世纪20年代前后处于变法期的齐白石遗作,不难发现,这一时期,齐白石分别在诸如蜜蜂、蟋蟀、蜻蜓、小鸡、虾、蟹、小鱼等诸多题材中,尝试使用重复形象的群像构图。通过一系列的尝试后,显然他并不认为上述题材都适合这种表现手法,如蜜蜂、蛐蛐体型过小,重复的形象显得画面偏向零碎;同时此类题材个体间又缺乏差异性,进而使得形象呆板,于是此类题材在其之后的创作中就逐渐被放弃。而包括蟹在内的另外一些群像则在不断尝试中,还有如虾、小鸡、鱼,等等,终于成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图式。

就蟹的形象来看,首先蟹的体积适中,适合做细节刻画。通过过人的观察天赋与长年的刻苦写生,齐白石精准地找到了不同个体间,蟹的正反、角度与足部的微妙变化,这就避免了单纯形象重复的枯燥感。此外,现实中河蟹的体貌差异很小,颜色少有区别,但齐白石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在写生的基础上加入了艺术化的视觉表达,拉大了不同个体的差异,这就使得画面中每只蟹都存在明暗差异,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对比效果。

齐白石 蟹图 133cm×32cm 

1934年 中国美术馆藏

为追求画面中的视觉丰富性与对比度,在早期的群蟹图中,齐白石还通过蟹背部与腹部的区别加以强调,但到晚年,他甚至直接放弃露腹的形象,完全运用墨色浓淡,以洒脱的笔调肆意挥洒。正如苏轼评价吴道子的画“出新意于法度之内,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齐白石的墨蟹的演变过程,正是通过早年临摹和写生,逐步开创“法度之内”的新意,但最终却以他独特的艺术感受力超越了物象,完成了意象的飞跃。他的创新和超越完全根植于中国画艺术的内在生命力,他不仅扩展了中国画的审美图式,同时也赋予了这个题材更丰富的精神内涵。

三、螃蟹题材的内涵

薛永年先生曾总结说,任何一件艺术品都必须包含两大因素:“一是创作主体注入的思想感情与精神品格,二是把上述精神内涵物质化和视觉化的技艺”。[2]齐白石不仅在绘画技法上不断探索创新,同时他也以这些绘画对象为媒介,通过赋予它们丰富的人文意涵,抒发内心感受,反思生命体验。在螃蟹题材中,他曾将自己对生命的讴歌、诗化的感受、家国的情怀、情操的寄托、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融于其中。透过这些丰富的精神内涵,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艺术家的生命感受和完整的精神风貌。

持蟹赏菊,历来是我国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千百年来传统文人的吟赏风流之举,并留下了无数的诗词佳篇。金秋时节饮酒、赏菊、食蟹大有风雅之意趣,文人画家一直以来都喜爱表现这个题材。扬州画家边寿民分别在《花卉册之八》(故宫博物院藏)上画一只螃蟹、一枝菊花和一个酒缸,题诗云:“稻蟹膏方满,垆头酒正香。若辞连日醉,辜负菊花香。”海派任伯年作《菊蟹图》(广东省博物馆藏),画一篮菊花和两只熟蟹,上有吴昌硕题诗:“篱畔黄花摘未稀,一筐盛露胜琼琚。山厨煮得霜蟹熟,下酒何须读汉书”,又有蒲华题诗:“拂筐菊露未沾霜,采得花枝紫间黄。簖蟹煮来堪下酒,山人赋色写秋光”。任伯年还有《杂画卷》之三(天津博物馆藏)画菊花、螃蟹、酒壶,题款“把酒持螯”,正是来自毕卓的诗:“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

菊花螃蟹图 96.3cm×46.1cm

1890年-1900年 中国美术馆藏

吃螃蟹的喜好始终贯穿在白石老人关于螃蟹的画面里,他画了大量的墨蟹、熟蟹,用不同的画面表达吃螃蟹的雅好,同时也写了许多关于食蟹的题画诗。中国美术馆藏画于1924年的《菊蟹图》题:“有蟹不瘦,有酒盈卮;君若不饮,黄花过时”[3];首都博物馆藏画于1928年的《酒蟹图》题:“有酒有蟹,偷醉何妨,老年不暇为谁忙”[4];北京画院藏作于1930年的《螃蟹》题:“使我酒性生江山,此山谷山人诗”[5],黄山谷诗句前面的内容都去掉了,只留下螃蟹佐酒的兴致;中央美术学院藏作于1945年的《螃蟹》上题:“左手持霜螯,右手把酒杯,其乐何如”[6],出自《晋书·毕卓传》:“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7]。他在为数众多的螃蟹题材里引用前人食蟹诗句或是典故,表现出十分享受的蟹肥酒香的文人情怀,延续了前人赋予螃蟹的意涵。然而他想表现的真是文人们饮酒食蟹的风雅之趣味吗?

其实齐白石并不善饮酒,1917—1918年《萍翁诗草》中写道:

余不能饮,诗中常饮千杯,客以为笑,余以意闻:好酒沾唇面即红,愁夸欲醉一千钟。何方能得区区死,万籁无闻到耳中。[8]

他也在画中提到,如天津博物馆藏《芋叶螃蟹》就题款曰:“芋叶绝无姿态余喜画之,余性不能饮酒而好食蟹,皆任意所之也。”既然如此,他为何要经常表达自己把酒持螯的雅兴?1945年杨柳青书画室藏《灯蟹图》(图10)上题:“室中藜杖老何之,八五华年归计迟。强作京华风雅客,夜深持蟹咏新诗”;北京画院藏多幅《墨蟹图》分别题款:“强作长安风雅客,持螯把盏自删诗”,“归梦难成寒夜永,黄茅堆子二亲遥。衰年强作无愁客,把酒吟诗对蟹螯”,“药杯应阻蟹螯香,却乞江边采捕郎。自是杨雄知郭索,且非何乱敢。骨清犹似含春霭,沫白还疑带海霜。强作南朝风雅客,夜来偷醉早梅旁”。在多张螃蟹图上他都称自己是“强作长安风雅客”,“强作京华风雅客”,“衰年强作无愁客”,然后才能食蟹、吟诗、删诗。而另一张北京画院藏《墨蟹图》上题款:“种名十二类何多,乱草浑泥奈汝何。强作达人忘世难,樽前持蟹咏诗歌。书前丁巳年诗补画”,早在1917年他就已经作诗感叹自己是“强作达人忘世难”。

图10

齐白石 灯蟹图 104.5cm×33cm

1945年 天津杨柳青书画室藏

既然都是勉强自己为之,为何又要表现出喜好的样子?在北京画院藏《墨蟹图》中,他题款:“左手持螯,右手把杯,昔人言也,不怪吾侪有此嗜”,古人有这样的言论,所以也难怪同行们都有这样的爱好。在这样的情境下画“左手持螯,右手把杯”,恐怕和前人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情感内涵。

这种不一样的情感意涵出现在画面里,和齐白石个人的身份和生活境遇有极大的关系。尽管出身贫苦,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传统教育,饱读诗书,[9]他向往文人艺术的至高境界,就像他一生崇拜、学习的八大山人一样。然而在民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的文人画家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而齐白石这样的职业画家,为生活所累,必须改变自己的固有观念去迎合大众的趣味,这里面同时也包含着画家和书画消费者并未完全消逝的传统文人趣味,所以这个改变的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体现的是画家挣扎的内心和复杂的情感。在《白石诗稿》中有《食蟹》诗云:“有诗无酒,吾不丑穷。有酒有蟹,吾亦涪翁。”虽然做着和文人们一样的事,饮酒、食蟹、作诗,但是心情和环境却早已截然不同,他只能强迫自己看起来像个风雅的文人,有酒有蟹的时候认为自己便有了古代文人的气度。

结语

文人画是中国画家寄寓个人情感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千百年来,我们从苏轼的《枯木怪石图》中看到他胸中的蟠郁,在徐渭的“闲抛闲置野藤中”感受到怀才不遇,八大山人的鱼鸟、郑板桥的瘦竹也都让后世从中领略了艺术家真切而特殊的人文内涵。文人画的核心在于中国知识分子自由思考、批判现实的精神传统,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种意象或是一种生活方式。隐逸入世、愤怒超脱、激进淡然,无不是文人对自己人生境遇和社会现状的反思。从齐白石画蟹也可以看出,他以书画为媒介,通过丰富的作品意涵,抒发内心感受,反思生命体验。齐白石通过其诗画作品表达的丰富内涵,其实质是画家独立意识与反思精神的人格体现。正是这种哲思精神,才使齐白石的艺术创作展现一种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体现了中国传统所推崇的绘画本质。

(作者为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助理教授)

注释:

[1] 齐白石口述、张次溪笔录《白石老人自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2] 薛永年:《艺术家必须是能工巧匠》,《中国文化报》2016年3月20日。

[3] 中国美术馆藏,纸本设色,96.5cm×46.2cm。

[4] 首都博物馆藏,纸本设色,135cm×33cm。

[5] 北京画院藏,纸本水墨,135cm×33.5cm。

[6] 中央美术学院藏,纸本水墨,241.5cm×50cm。

[7] 杭州大学中文系《古书典故辞典》编写组:《古书典故辞典》,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第162页。

[8]《萍翁诗草》,载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诗稿(下)》,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第149页。

[9]《壬戌记事》,载北京画院编《人生若寄:北京画院藏齐白石手稿·日记(下)》,广西美术出版社,2013,第496页:“五出五归,身行半天下,虽诗情稍畅,然益知作诗之难,非徒行路,当多读书。乃造借山馆于南衡之下,籍补少小时青灯玉案旷废之功,将唐宋诗书夜熟读之,不可一刻去手,如渴不离饮,饿不离食,然心虽有得,胸横古人,得诗犹难。”

编辑 | 罗元欣

责任编辑:

网址:齐白石的墨蟹(下)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69366

相关内容

齐白石的墨蟹(下)
美女拿齐白石画鉴宝,专家鉴定是假的,女子大笑:齐白石是我爷爷
齐白石的《蝉》为何能拍出8亿天价?放大40倍再看,细节决定一切
视频I 跟着京剧《齐白石》主演张建峰参观北京画院
博物院丨齐白石《八虾图》:没人比他更懂画虾
读于非闇漫记(二):于非闇口中的齐白石
“不喜平庸”:北京新展“齐白石的艺术世界”
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评好评坏,自有公道
齐白石画虎不画脸,却为何拍出2800万高价?专家:放大之后再看看
老舍考验齐白石:画《美人图》不能出现美人,他轻松画出绝世佳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