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浮生六记》首次来京 名角施夏明单雯携手演绎伉俪痴情

发布时间:2024-03-12 00:04

京剧是中国的传统戏曲形式,融合了唱、做、念、打等多种表演元素。 #生活知识# #历史文化#

原标题:昆曲《浮生六记》首次来京 名角施夏明单雯携手演绎伉俪痴情

3月15日至17日,由上海大剧院出品、沪苏等地联合打造的昆曲《浮生六记》将首度来京,作为2024第八届天桥·华人春天艺术节展演剧目,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连演三场。该剧由罗周编剧,马俊丰导演,根据清代文人沈复自传体笔记式著作改编。京城戏迷喜爱的梅花奖获得者施夏明、单雯两位昆曲名角,将以原汁原味的“南昆风度”在舞台之上重现沈复和芸娘悲欣交集的一生。

施夏明:每次演“沈复”的痴情和悲恸都会落泪

在昆曲《浮生六记》中扮演沈复的是第31届中国梅花奖得主、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施夏明。他从12岁便与昆曲结缘,对舞台的热爱始终未减,成为年轻的“80后院长”后也一直没有停止艺术创作和演出。近年来,他多次来京上演了《牡丹亭》《瞿秋白》等作品,深受戏迷喜爱。他表示,虽然演过很多不同的昆曲巾生角色,但《浮生六记》中的沈复是非常特别的一个人物。

《浮生六记》原著是自传体散文,编剧罗周在改编时没有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去呈现,而是以“沈复写《浮生六记》时的至悲至喜、悲喜交织”来展现人物的情感浓度,并且设置了一个此前在昆曲舞台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时间概念:时间循环。施夏明说:“沈复笔下的芸娘被困在死亡的那一天,不断经历着生死的痛苦循环。能打破这一局面的人是沈复。而沈复要将芸娘从无尽的垂死之痛里解救出来,就必须与其‘永诀’。这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这种时空轮回中人的心理变化,也是这部戏的一个看点。”

施夏明说自己当初在读《浮生六记》原文时,就很被沈复悼念亡妻之痛打动,“拿到剧本时,读完第一折《回煞》,我就忍不住流下泪来。”编剧罗周将书中的“坎坷记愁”改写成沈复一心盼着自己的爱人芸娘能够回来,为了能再看她一眼,甚至把自己曾经最不爱吃、但芸娘爱吃的卤瓜、腐乳摆列在桌案上,等着芸娘的魂魄归来。这时沈复会一边吃着卤瓜、腐乳,一边观察周围有没有异动、芸娘会不会回来。施夏明说自己每每演到这里,眼里都含着泪花,“直到确认芸娘肯定回不来了,那一瞬间,我真的能够感受到沈复心中难以言表的伤痛!”

同样让施夏明因为进入人物内心而伤心落泪的还有《纪殁》一折。沈复忆一事、记一事,记一事、少一事,却只有一件事迟迟不肯动笔——芸娘之死。因为只要沈复不写芸娘之死,芸娘便可一直陪伴在沈复身边,但也要承受着日复一日的病痛之苦。当沈复下定决心结束芸娘的痛苦,要与之永别,却仍然下不了笔,因为他对芸娘充满着眷恋和不舍。最后是芸娘握着沈复的手写完了‘芸娘之死’。“排完这一幕时,那种经历过那么多美好之后的不忍心告别让我内心很难受,每次演到这个地方我都会掉眼泪。”施夏明感叹道,“试想一下,当一个你至亲至爱之人躺在病床上,只能靠呼吸机维持生命时,你既舍不得让她离开,又不忍看着她在死亡边缘承受着难以承受的痛苦,最终只能决定让医生拔掉呼吸机,与她做生命的永别。在剧中,这样的心境转化与抉择,沈复经历了无数遍。而塑造沈复这个人物的挑战之一,就在于如何去演绎出悲恸的层次。”排练过程中,施夏明抓住沈复“痴情”的特质,一遍遍演出来给导演、老师们看,不断调整加工、丰富程式身段,让人物越来越焕发光彩。

单雯:人生角色的转变让“芸娘”更有味道

《浮生六记》英文版译者林语堂曾称赞芸娘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在昆曲《浮生六记》中扮演“芸娘”的是现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的第2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单雯。她从2019年首演该剧至今,人生角色经历了重要的转变,不仅从女儿成为了母亲,还从演员成为了老师。岁月的沉淀和人生阅历的积累,让她对昆曲艺术多了不少新的感悟,表演上也有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再次出演《浮生六记》,我对很多细节的处理会更加精进。在生活中,作为孩子的妈妈,我感觉自己多了一份责任感,人生的体悟也更加细腻,我相信这在舞台上也会有所体现。”

在单雯看来,昆曲《浮生六记》妙就妙在“很当代”:“编剧罗周没有采用传统的戏曲叙事手法,而是有点接近电影,甚至有一点奇幻。”大幕拉开的一刻,芸娘已经辞世,沈复孤单一人,饱尝悼亡之痛。当他日复一日书写与芸娘的点滴往事时,芸娘“回来了”!她如生前一般与沈复品诗、赏画……沈复从错愕、疑惑到惊喜,他意识到自己的笔可以创造一个活生生的芸娘,于是他终日闭门写书,在书稿中与芸娘相聚……“沈复的现实生活与书中世界齐头并进向观众展开,让人们一步步走进他的内心。”单雯说,“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喜欢看穿越剧,他们能很快捕捉并理解这部戏的独特之处。更重要的是,尽管我们的叙事方式是现代的,但在表演上并没有破坏原汁原味的昆曲,我们依然遵循昆曲的程式。而且这部戏的舞台设计也很当代,观众很容易入戏。”

演过《牡丹亭》等很多经典爱情题材昆曲的单雯,认为《浮生六记》不同之处,在于芸娘与沈复之间除了至深至真的爱情,彼此之间还有一份理解,“他们非常懂对方。芸娘又是一个非常懂得生活的女性,他们两个人在一起的日常生活是很有情趣的。”剧中最打动单雯的戏是第五场“泣颜回”,“这是昆曲的经典曲牌。芸娘在临终之际,与沈复彼此之间的聆听与诉说感人至深。此外,当芸娘得知自己只是沈复书中人时的那种震撼,也让我动容。”

为了塑造鲜活俏皮的芸娘,单雯在闺门旦的基础上借鉴了不同行当的表演技巧,“芸娘的眼神是灵巧活泼的,念白不能过于委婉拖沓,身段步伐要灵动一些,节奏要快一些,因此我吸取了一些小花旦的表演方式。而当芸娘临终与沈复诀别的时候,我又采用了一些正旦的声腔,表现人物年龄的成熟感。”

单雯的老师是已故著名昆曲艺术家张继青,也是昆曲《浮生六记》的艺术顾问。张老师当年给单雯说戏时,经常说“要演得‘淡’一点”,因为演员在舞台上不是在演,而应该就是剧中人,要把角色融入心里,贯穿到手眼身法步中,才能最终让情感真诚、自然地流露出来,而这份自然就是“淡”。单雯也在多年来用心的揣摩和不断的实践中感悟着老师的教诲:“‘淡一点’不是立竿见影就能做到的,要靠表演功力和舞台经验的增长,才能把这个字真正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初登台时,总会不经意地展现自己,把功夫做足,甚至会有些夸张。要想更上一层楼,就要慢慢把表演的棱角‘化’掉,就像中国的山水画一样,在恰当的地方学会留白。”

除了施夏明和单雯扮演的沈复与芸娘,昆曲《浮生六记》中还设置了由演员由腾腾扮演的“半夏”这样一个人物,来呈现更加丰富的情感形态。此外还有李鸿良、裘彩萍、顾骏三位江苏省昆剧院第三代顶梁柱分别扮演王婆、沈母、张禹门,为演出增色不少。石小梅、胡锦芳两位前辈艺术家作为艺术指导,也为整个演出保驾护航。导演马俊丰为作品赋予的当代意识,以及精巧创新的舞美设计,都值得观众亲临现场感受这部深具南昆典雅细腻艺术风格,又不失当代审美的原创昆曲作品。

责任编辑:

网址:昆曲《浮生六记》首次来京 名角施夏明单雯携手演绎伉俪痴情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8080

相关内容

昆曲《浮生六记》首次来京 名角施夏明单雯携手演绎伉俪痴情
昆曲《浮生六记》首次赴京,以“南昆风度”演绎文学家沈复夫妻深情
上海大剧院出品昆曲《浮生六记》首次赴京呈现精纯 “南昆风度”
不负五年等待 昆曲《浮生六记》进京
梅花奖得主会聚昆曲《浮生六记》
古典情感+当代表达,这样的《浮生六记》真美
古典情感+当代表达,这样的《浮生六记》真美!
当代审美书写古典深情
法语音乐剧《唐璜》首次来京,弗拉明戈融合洗脑歌曲让人欲罢不能!
在戏曲舞台演绎更多动人故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