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翔:老画家杨正新的守正创新
正确且全面的拉伸能促进新陈代谢 #生活技巧# #健康生活小窍门# #运动技巧# #拉伸运动的好处#
《守正创新——杨正新2024艺术展》即将于11月2日于程十发美术馆举行。杨正新在近年的创作中进一步张扬个性、熔铸风格、焕新面目。如果说早些年他改用左手画画有壮士断腕的决绝和别开生面的追求,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创作越来越进入得心应手、随意生发的新境界。他的画越来越像自己:天真、豪放、随性,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春色满园》杨正新
海派绘画精神的新时代演绎
1949年以后,画院成为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镇,成为服务于新社会和人民大众的公共文化机构,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主力军。画院不仅集中了最优秀的书画艺术家,也创作出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时代佳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
1956年,上海地区最为优秀的书画名家在上海中国画院得到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杨正新无疑是那一代艺术家中的幸运儿,他1958年在画院开始了艺术学习,海派名家江寒汀老师的亲炙以及画院各位名师的指点,使他有了很高的起点。不久又进入了由画院管理运营的上海市美术学校,毕业后进入画院从事专业创作。是画院培养了杨正新,而杨正新用他的卓越艺术成就反哺了画院,两者相互成就,共同成长。杨正新对画院有深厚感情,即使在国外游历多年后,他还是选择回归画院,回到自己的初心始发地。
海派绘画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绘画力量的崛起,标志着以农耕文化为逻辑起点的传统绘画向以城市文化和商业文化为逻辑起点的现代绘画的转型,海派绘画开启并实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现代性转化。1949年之后,海派绘画的重要画家基本上都在上海,海派余脉在1956年后集中于上海中国画院。杨正新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发展,有海派名家的耳提面命,有艺术氛围的沉浸熏陶,更重要的是,他的艺术血液中有着割不断的海派精神基因。海派严格来说不是一个画派,而更像是一个文化现象。海派名家辈出,各擅胜场,各领风骚,形成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繁荣局面。所以,海派精神的基调始终是兼容并蓄和开放多元,以个性化为基础的创新在上海有着极大的空间,而这种创新的一个基本特点体现出不同寻常的双重性,一方面显性的是保持着和时代、和社会的相呼应,另一方面隐性的是画家们从未放弃对艺术本体的追求和探索。1949年后,海派主流实际上已经完成了转型,但依然有画家坚持绘画艺术形式美的探索,甘于寂寞,不愿随波逐流。所以在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大陆85美术新潮之前,上海的画家已经以公开展览的方式展现了绘画艺术形式美的探求成果。海派绘画这些特点在杨正新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他善于学习和借鉴,不拘一格,不固步自封,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只要可以为我所用,皆可拿来。而拿来的前提是和自己的艺术个性相契合,合则相宜,不合则弃,所以他的拿来,都是为了增强个性的表达,达到形式美和意境美的统一,绝非简单的追求潮流。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性、民族性和个性的统一。
《树上几只鸟》 杨正新
中国画艺术嬗变的时代缩影
改革开放让国人直面世界、融入世界,中国艺术家,尤其是国画家在面对西方艺术面前,不得不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是中西融合,或者是我行我素,抑或是全面西化。有意思的是,当年不管是在实践上是哪一种选择,都会在口头上强调自己的民族立场,其中不乏失去自我而不自知者。正因如此,杨正新的自我坚持才显得非常难能可贵。杨正新善于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他曾大胆地走出国门,旅居加拿大、澳大利亚,游历欧洲,饱览西方艺术,尝试油画创作,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突破自我、实现蜕变。当他将这些创新实践的经验和成果融入国画创作中时,他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从而在高手林立的画坛脱颖而出,成为当代中国画坛一个非常重要的代表人物。
杨正新非常关注西方现代艺术中与中国绘画相通的地方,并且大胆将其引入到自己的画中,比如服从于线条意识的造型,书写型笔触的肌理痕迹,平涂式色彩的表现力以及不固定视点的构图方法等等,这些技法的引入使得他的国画具有了显而易见的现代性特征。而在进行这类实践的时候,杨正新依然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因为在他挥之不去的深层艺术观念里,牢牢扎根的依然是传统绘画的基本逻辑起点,也就是笔墨。
《中华麋鹿》 杨正新
杨正新的艺术个性在他近期书法创作中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张扬,他似乎找到了痛快淋漓直抒胸臆的方式,在尚可辨认字形的基础上竭尽全力实现最大程度的挣脱。从笔画痕迹看,他更像是要把汉字书写成抽象的线条,而实质上,他依然是在书法和绘画的边缘徘徊,这种既模糊又明晰的边界意识是他艺术观念和实践行为的底线,它的哲学基础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它是那一代艺术家自觉不自觉地坚信的艺术辩证法的落脚点,是那一代人的思想奠基石。
《梅花敢为天下先》 杨正新
传统绘画现代化的上海样本
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传统,千年以来,文脉延续,蔚为壮观。然而随着文人士大夫主掌画坛,中国画的发展越来越脱离实用性、注重精神性,导致绘画艺术越来越精英化、私人化。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中国画对于社会的贡献微乎其微,而西洋画因其明显实用的功能性而大行其道。于是,中国画何去何从变成了一个世纪话题。有意思的是,在杨正新艺术不断走向成熟的时期,遇到了改革开放,中国画世纪话题重又提起,而杨正新走过的路,不论是对于传统的学习还是国外的经历,和一些前辈竟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龙光》 杨正新
《天生的舞者》 杨正新
当然毕竟时代不同了,在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今天的画家眼界更宽、见识更广、站位更高、选择更多。杨正新把中国画的当代化作为自己的艺术发展方向,而实践的途径便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的推陈出新。和一些破旧立新、重起炉灶,或是直接挪用西方现代艺术的创新者不同,他选择的是一条更为艰辛的道路,这不仅源于他扎实的传统功底,底气十足,更重要的是,他把绘画艺术的民族性,看作是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的一种重要表达,看作是自己值得骄傲的中华民族身份的一种表征,所以,在他毫不保守地学习借鉴西方绘画的同时,他又坚守中国绘画的笔墨底线,坚定中国绘画的民族立场,坚持中国绘画的当代表达。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把自己的成就归结为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结果,他的绘画实践一直保持着一种永不停步的姿态,他的内心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着要用艺术为社会服务的自觉而又强大的驱动力。(陈翔)
责任编辑:
网址:陈翔:老画家杨正新的守正创新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86532
相关内容
讲述汉字之美 海派名家杨正新“画”出书法新意“守正·创新——宜春版画作品文献研究展”在南昌开展
上昆守正创新又一范本!经典版《玉簪记》亮相第九届中国昆剧艺术节
守正创新锻造精品 中国文化世界“展卷”
“湖北茶产业守正创新”学术论坛在宜昌举行
京剧名家史依弘:守正创新出作品 不负时代与韶华
陈崇正小说《归潮》研讨会举办,专家共话潮州文化与文学魅力
内含一些白色正装老弯
于正回应对杨幂近年作品评价…
品高股份2023年终总结|守正固本品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