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巨变中的人生与人心
挪威的峡湾地区是徒步旅行的最佳选择,这里有壮观的峡湾景色和迷人的乡村风光。 #生活知识# #旅行目的地#
原标题:乡村巨变中的人生与人心
吴飞
这是一部关于当代中国乡村的“史记”。每个关心乡村及个体命运的人,都能从中发现时代巨变的轨迹和个人的心声。
所谓“双面人”,即指那些在“古今之变”中陷入悖论的农民。作者以“程村”为调查对象,通过书写三代人的人生史,呈现一个普通村庄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再到21世纪的发展历程,描绘了当地基层乡镇治理的转型、半工半农结构的形成,以及乡土人情、精神信仰等多个维度,进而直入中国文化的内在肌理。
全书分成三部分:文本、阅读、反思。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结构,本身就是对人类学村庄研究的一种反省,因为它触及这样一个实质问题:一本民族志的首要任务,是要还原村庄生活的全貌,还是要给它作出理论总结?人类学研究的生命首先在于鲜活的故事,故事的意义需要理论阐释与分析来点出,但理论又往往会破坏故事的内在丰富性。在微妙的现实生活面前,任何理论可能都是蹩脚的;但若没有理论的提升,一个村庄的民族志研究,又与一本乡村小说有什么差别呢?如果仅仅把田野中大量鲜活的故事当作理论阐释的论据和例证,现实生活的整体性就会被严重割裂;但我们又总希望研究者在成功地描述了一个故事之后,能够告诉我们一些超出故事之外的东西。他的“文本”部分占全书的约一半篇幅,是对“村庄史”的全面描述,“阅读”部分是从若干个角度的理论思考,“反思”部分则是在理论上的进一步提升。这样的写作结构透露出作者的理论野心与洞见,也是使本书区别于时下众多的村庄史研究的根本一点。
《双面人》中写的乡村人生史故事从1949年一直写到21世纪,跨度有六十多年,涉及各种人物,关注到社会、政治、经济、宗族、宗教等各方面的问题。这一切,都使得这种“村庄史”尤其难写。而作者所做的,是借鉴太史公写《史记》的办法,以人物传记的方式来描述乡村的六十年。
作者通过不同类别的人生史,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广阔面貌,让我们看到一幅传统与现代错综交织的复杂生活图景。这种写法的最大好处是,由于作者的分析与解释并没有干扰乡村生活史的叙述,第一部分展现出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复杂性,为读者留下了相当广阔的解释空间。而作者本人随后给出的解释,只不过是多种可能性解释中的一种。
作者的解释与分析,即第二部分“阅读”和第三部分“反思”。同样是分析,为什么一定要分为两部分?这是《双面人》的又一个特点,既有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也有对更高层次问题的反思。
“阅读”部分包括“农工经济”“善恶政治”“社会分合”“信仰有无”四章,分别分析了乡村生活中经济、政治、社会、宗教四个方面的情况,可以说囊括了乡村生活的所有重要内容。在这一部分,作者充分参考和继承了四个方面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文献综述相当全面、细致,观点也富有洞见。这一部分可以看作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大综述、大对话。
如果说第二部分是对现有研究的一个继承和发展,第三部分“反思”则是本书非常独特的一部分了。其中分为“生活哲学”“天人之际”“古今之变”三章,试图对乡村故事进行更全面的提升。“生活哲学”一章分别讨论了和乡村生活有关系的各种关于“人”的理解;“天人之际”一章则讨论了生活中的各种“理”;“古今之变”一章,可以看作全书点题性的结论章,揭示出了《双面人》所聚焦的最核心的问题:乡村生活中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和冲突。
在我看来,立足于现实生活,但是由此可以进入对更高层次问题的思考,是人类学田野研究的最高境界。我们所熟悉的欧美人类学大师无不如此。他所抓住的,当然是现代中国乡村人类学研究不可回避的关键性问题。究竟如何在扎实的田野资料的基础上来思考这些大问题,应该也与其对写作方式的思考有着莫大的关系。正是因为将乡村人生史的描述与理论阐释分开,全书才获得了更多的空间在理论上有更自由的展开。
书中抓住的问题,虽然看似抽象,但并非凭空而来,无不深深扎根于前文的田野经验材料,同时又蕴含着中国文化的内在肌理。对于关心当代中国乡村命运的人,本书既能给人展示出一幅广阔而色彩斑斓的乡村生活画面,也能够给我们以理论上的深层启发。
(作者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
网址:乡村巨变中的人生与人心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9625
相关内容
乡村巨变中的人生与人心纪录片《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见证书香与山乡的深情巨变
清溪模式火了,文学乡村振兴为什么获得观众喜爱?
《飞起来的村庄》:文学助力乡村振兴,文化滋养乡村未来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再推新作
《凤凰飞》:呈现革命老区山乡巨变
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改稿作品、长篇小说《道泉记》出版
“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硕果 翟妍长篇小说《霍林河的女人》出版
研讨会|从里下河探讨“文学与新山乡巨变”
《清溪村——新时代山乡巨变》:讲述清溪村十余年产业转型的历史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