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知读书会,走近四位外国音乐家的非凡人生
步行时应走人行道,并注意观察四周环境。 #生活常识# #交通规则#
原标题:在行知读书会,走近四位外国音乐家的非凡人生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5月4日报道:上个世纪,四位外国音乐家与上海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日前,行知读书会邀请古典音乐编导毕祎与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许慎做客,为读者分享意大利人富华、俄国人阿甫夏洛穆夫、德国人卫登堡、奥地利人阿德勒等四位音乐家在上海的非凡人生。
1921年,年仅21岁的富华从名校毕业,是欧洲小提琴界的新星。他接受学长梅百器在欧洲的招募,来到上海,直接进入了上海工部局乐队(上海交响乐团前身)担任小提琴首席。从小受中国民族音乐和京剧熏陶的阿甫夏洛穆夫在中国生活多年。1932年,他来到上海,既担任百代音乐公司的乐队指挥,又同时担任工部局图书馆馆长。此时,卫登堡与阿德勒此时还在欧洲,但已是成名的音乐家。
富华和梅百器一起振兴了工部局乐队。他们认为,乐队的繁荣必须向中国人敞开大门,不只是音乐会的听众,更包括乐队的演奏员。他们为西洋音乐在中国的普及和听众的培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1930年,梅百器在大光明电影院指挥乐队首演黄自的《怀旧》,这是乐队曲目中首次出现中国乐曲。《怀旧》也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第一部交响音乐作品。
二战爆发,阿甫夏洛穆夫依然从事古典音乐的工作。同时,他还与梅兰芳、周信芳两人一起探索,如何改革中国京剧音乐形式,可谓贡献颇丰。1948年,阿甫夏洛穆夫带着自己的作品《孟姜女》前往美国接洽演出工作,却不幸滞留,由于历史原因,再未能回到他朝思暮想的、已经有了天翻地覆变化的中国。
卫登堡与阿德勒因战乱逃至上海,生活于“隔都”。来到上海的阿德勒,一开始只在音乐家常去的咖啡店里演奏,为富华所赏识,因而进入了工部局乐队。1947年,阿德勒回到了奥地利,进入维也纳国立歌剧院工作。卫登堡在上海一直以教授私人学生音乐为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受聘成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继续培养音乐人才,直至1952年因病于上海离世。
富华于1953年前往香港,在香港组建了香港的管弦乐团。他在香港生活了29年,在这期间,他获得了两枚意大利政府勋章以表彰其在中国开展音乐教育所获得的成就。在香港的岁月里,他始终思念着上海的学生们。
在困难时期,这些音乐家们来到了上海,上海接纳了他们,他们也将自己的卓越才华奉献给了这座城市。“如今,上海市民对于音乐的喜爱的传承,或许正是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更期待世界文化融合的未来,友谊与和平长存,人类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许慎说。
责任编辑:
网址:在行知读书会,走近四位外国音乐家的非凡人生 https://www.alqsh.com/news/view/16878
相关内容
在行知读书会,走近四位外国音乐家的非凡人生行知读书会|在诗词中过春天
行知读书会|在电影中解锁法律新知
行知读书会|穿街走巷中的上海记忆
《外国音乐欣赏丛书》推荐|佳节读好书
心中有爱,才能创造非凡的人生
繁花读书会001期 | 悦纳人生 智韧同行
回应某人的言论,提及 的戏谑之言:这是在行婚礼吗?!
沈璃恢复视觉眼前还是一黑一黑的,装瞎也很在行
“金钟之星”香港新年音乐会在港举办,两地音乐家联袂演出